美文网首页签约作者合集想法简友广场
《我有拖延症,怎么办?》

《我有拖延症,怎么办?》

作者: 小李子Viking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22:53 被阅读5次

  针对当下许多人都苦恼的拖延症,我想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教授约翰·佩里(John Perry)的《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这本书出发,谈谈关于“拖延症”的那些事。

图片来自微信读书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拖延症的书籍,但是基本的内容都是先吓唬我们,告诉我们拖延症的危害有多大多大。接着再告诉我们,之所以会拖延,是因为不够专心,不会时间管理,所以我们集中精神一件事一件事做,拖延症就可以解决了。

  其实这种“理所当然”的做法有点像“妈妈式的唠叨”,虽然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对于我们解决拖延症没什么益处。

  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来思考拖延症呢?

  那就是,既然我们都拖延了,那能不能想办法把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呢?

  既然常规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为什么不从反面思考一下呢?

  本着这样的思路,在这本书里面,约翰·佩里提出了“结构化拖延法”(structured procrastination),甚至还因为这个方法获得了201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

  “结构化拖延”(structured procrastination),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由于没有做某些事,从而做成了不少别的事。

  我从书中摘抄一段书中的原话:

  「每位拖延人士,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往后拖。结构化拖延法则正是一门关于如何利用这一消极特征、让它为你服务的艺术。

  结构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拖延者的这种心态,为某人必须完成的那些任务梳理出一个结构来。你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按重要性列个清单,在脑子里想想也行,或者专门写下来也可以。你甚至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

  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就变成了有用的人!」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列出一个待做事项清单之后,为了避免做目前最迫切的事(其实也没有那么迫切),我们做了清单的其他事情。

  由此,约翰·佩里幽默的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没闲着——尽管拖了一点儿,但还是干了很多事儿的。”

  约翰·佩里不希望我们做一名拖延症患者,而是做一名已经完成很多有价值的工作的结构化拖延者。

  你觉得这样做有道理吗?

  带着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窥“拖延症”的真实面貌吧!

  一、为什么我们会有拖延症?

  (一)这是信息过剩的时代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特别是眼下的碎片化阅读时期。每个人在试图专心的时候,都要面临重重的干扰,都要面对分心的诱惑。

  刚刚打开电子书准备睡前阅读的时候,QQ音乐又推送了一条信息给你,“王源∶Hey,宝贝!在吗?”

  这……谁扛得住啊?!

  如果要做的“正事”不是那么容易,又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不是那么有价值,或者不是那么及时地得到回报,我们就很容易分心,转向能更快完成、更有趣味的事情上。

  (二)手段与结果之间的过程太漫长了

  拖延症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是因为我们现代的工业社会确实加重了人的拖延症。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从手段到结果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远了。

  两百年前,由西方社会首先开展的第一、第二次革命,彻底的改变了人类几千年来深深束缚在土地上的生活。

  人类大规模的由农业社会迁入了工业社会,乃至于当下的互联网社会。

  设想一下,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的农夫,他播种在田里面的每一颗种子,他一天天的努力总会看到回报。诸如——今天给田里灌水了,稻苗长高了不少;上山砍了一垛柴,就可以烧一周了。

  纵观当下,从手段到结果变得越来越漫长。诸如∶

  认真努力学习,也得经过漫长的几个月的等待,等到期中或者期末考试,才能够检验自己一个学期的努力成果;

  工作一个月,只有月底领到那一份稀薄的工资时,才知道这个月的努力成果。

  ……

  人是一种很功利性的物种,那种付出了努力,却又迟迟得不到回报的恐惧深深的主导了我们的心,使我们不敢贸然行动。

  于是,我们转而投身于那些很快就可以看到成效的活动,比如刷刷抖音,我当下就获得了快乐。

  在1999年,三位心理学家里德(Read)、洛温斯坦(Loewenstein)、卡亚纳罗曼(Kalyanaraman)发现,在选择喜欢看的电影时,人们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严肃题材评价更高,但一旦问他们现在想看什么电影时,他们却选择轻松的娱乐片。

  (三)“完美主义情结”带来的诟病

  完美主义情结,指那些完全是停留在脑海里的幻想层面的东西,而非真实的状况。

  古典经济学学派的出发点即认为,我们都是“理性人”或者“经济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罗伯特·海因莱因∶“人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会为自己找合理借口的动物。”

  但是现在的我们都知道,“人都是理性的人”这个出发点是站不住脚的。除了理性之外,人性中还包涵了许多非理性的成分,好比冰山在水面下的那一部分。

  约翰·佩里告诉我们,“烂的开始是完成的一半。”

  有许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盲目的追求完美,在还没有做事之前,已经在脑袋里面幻想了几千遍美好的东西。

  比如还没开始写论文,已经浮夸的想象到这样一副场景:自己穿着整齐,站在讲台上与论文导师一决雌雄,争论得不可开交。台下的小迷妹小迷弟痴呆的看着……

  二、面对拖延症,我们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一)控制自己的“完美主义情结”

  想要控制住自己那些关于完美的幻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个“任务验伤选择”(task triage)。

  “验伤选择”(triage)这个概念来自医学,最基本的意思是根据紧急程度进行分类排列。

  最常见的使用情景是在战场上、自然灾害现场或拥挤的急诊室里,当医护人员作治疗决策时,医务人员要决定哪些伤员已无存活可能做抉择,把精力放在那些还有生存希望的人身上。

  所以,下次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想太多,而是为什么不先试着去做呢?

  书中有两句原话是这样说的:

  追求“完成”的人,时常能体会“烂开始”带来了“好结束”;

  苛求“完美”的人,却往往发现“好开始”只换到“烂结束”。

  (二)给自己列一个待办事项清单

  当然,我们可以在笔记本上添加待办事项,做完一件,就可以划去一项。

  但是现在用手机写待做事项也很方便。

  在这里,我推荐两款软件:

  第一款是“小黄条”APP;

  第二款是“每日待办”APP,。

  完成即可勾选消去,还可以把日常的任务添加到下一天,可以提前添加待办事项。

  华为手机可以通过添加桌面小插件的方式,把待做事项添加到桌面。这样一来,今天要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三)把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去完成

  在《罗辑思维》第36集节目“大家都有拖延症”里面,主持人罗胖讲到,自己高二的暑假,给自己下了一任务,把历史、地理、政治三套教科书抄五遍。

  在这里,罗胖不需要用其他的脑力,只需要做机械性的劳动,就可以记熟这些知识点。

  所有拖延症,最严重的人群是什么人?就是那种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比如有拖延症的作家,出版社的编辑对他们的脱稿行为简直恨之入骨。

  听说台湾作家林清玄任职报社编辑的时候,约了古龙的稿子。那时报社正在连载古龙的小说,本来说好一年结束。可是连载了800多天还没结束。于是,林清玄打电话催稿,但是古龙以小说里面人物众多,有100多个主角,要慢慢写为由拒绝了。一气之下,林清玄自己提笔给小说写了300多字的结尾,把100多位主角都安排到了少林寺,被小人暗算,所有人都被埋在少林寺的地雷给炸死了,一个不剩。这可把古龙气得够呛的,后来在小说里面写了一个名叫“清玄道长”的道长,这个家伙一肚子坏水,最后被砍了头,首级悬挂在武当山上……哈哈哈,有时候,作家跟编辑斗智斗勇的故事也是蛮有趣的。

  (四)让“思想的种子”先飞一会儿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高二时候,我的语文老师让我们考试的时候,拿到试卷,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做题,而是先翻到试卷的最后一页,先看一眼作文题目,简单的构思一下怎么写。然后就搁下,从开始第一道题开始做。

  虽然这个时候我们在做前面的题,但是因为我们看了这个作文题,所以这个作文所有的构思,其实已经在我们的心里开始发芽,开始飞一会了。

  就像心理学上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先意识到我们内心深处的问题。然后我们的身心会自动帮助我们恢复。这是一样的道理。

  (五)让自己处于群体压力之下

  美国的富人阶层里面很少胖子,为什么?因为富人阶层在社群里,是有社群压力的。因为肥胖意味着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所以在社交圈里很不好混的。

  这就是群体压力对人的行为构成的反制能力。

  那么,把这种思维转移到应付拖延症这件事上,又会怎么样呢?

  既然要利用群体压力,那就不要把待做的事藏着掖着,不如把它们告诉全世界,让自己没有退路。

  人出于本能,会信守承诺,那倒不如利用自己的虚荣心,逼自己一把,对自己狠一把。

  好了,走到这里了。

  其实上面谈到的应对之策,都并非万全之策。

  在面对拖延症之前,最重要的是,你要先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称之为兴趣爱好,并持之以恒。

  罗胖在这期节目的最后说:“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会变,但有一样东西不会变,那就是成功的人,自己对自己满意的人,和不成功的loser,和一生对自己不满意的人。”

  自律跟拖延症有什么关系吗?

  什么时候能够做到自律?

  自律是可以培养的吗?

  ……

  在《小学问∶解决你的七种人生焦虑》里面,在“想自律?你连因果关系都弄错了!”这篇文章里面,说到:

  “对于那些还没有养成自律习惯的人来说,想要变得自律,就不能把自律当成原因,而要把它当成结果。”

  “你并不是因为得了拖延症才变懒,你只是把自己的懒惰散漫归咎于“拖延症”这个原因而已。”

  看完这些话,你是什么感受?

图片来自微信读书

        你见过有不喜欢玩的孩子吗?你见过不喜欢玩游戏的男生吗?你见过不喜欢逛街的女生吗?

  ……

  “一个人自律也好,拖延也罢,都是结果,不是原因。进一步来说,心理学上所谓的“自律”或“自制力”,其实并不科学。一般人看到的自律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取决于当事人的内心动力够不够大而已。”

  “自律,其实也是‘选对方向’之后的副产品。所以,你真正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内心深处缺乏动力。”

  在走向未来的旅途中,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并一直前进。

  “你真正要做的,是把自律当成一个结果,把重点放在‘强化改变自己的欲望’和‘找到内在驱动力’上。”

  “不是先有自律的品质,才有自律的行为。先做自律的事,你才能变成一个自律的人。”

  我们眼下的世界,个性化的时代已经来了。

  还是前面说的那句话。

  找到那个自己喜欢的领域,并一直向前。

  这是走向未来的唯一途径。

  这就够了。

  

  参考文献

  [1]约翰·佩里.拖拉一点也无妨[M].苏西,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2]罗振宇.大家都有拖延症[J].罗辑思维,2015(36).

  [3]黄执中,周玄毅,邱晨,马薇薇,胡渐彪.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相关文章

  • 我有严重的拖延症。 我有严重的拖延症我有严重的拖延症我有严重的拖延症我有严重的拖延症

  • 拖延症这种病居然有好处?

    拖延症怎么办,拖延症该怎么治?换了拖延症还能治么?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篇文章提到治疗拖延症的妙招,拖延症被称为现代...

  • 拖延的本质

    1 有个小姑娘问我,“很多事情自己也知道应该做,可是就是有拖延症,该怎么办?” 我回复她,“拖延症只是表象,本质是...

  • 2017-06-21

    身患严重拖延症……怎么办?

  • 拖延症

    拖延症怎么治?怎么办?

  • 《我有拖延症,怎么办?》

    针对当下许多人都苦恼的拖延症,我想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教授约翰·佩里(John Perry)的《拖拉一点也无妨:跟...

  • 2018.10.16晴

    今天听音频课程,拖延症我要拿它怎么办呢?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上班都会把手头要做的工作,都会拖到最后才能做。拖延症几...

  • 走出拖延,我可以!

    拖延症犯了怎么办? 20%的人都有拖延症。尤其是需要走出舒适区,反本能的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就更容易拖延。 伴...

  • 你有拖延症吗?——GREEN模型专治假拖延症

    你有拖延症吗?身边80%的人都会说自己有拖延症。其实拖延症有真拖延和假拖延,而大部分自称有拖延症的人其实是假拖延。...

  • 2021-07-15

    其实很久以前就想去一个地方了 关于拖延症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仿佛这半生都是被拖延症所拖累 想法有很多,总觉得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有拖延症,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mh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