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在《大胆投资自己》这本书里,提出了这个问题。思考一下自己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是哪些自己无所事事打发时间的场景,或是明知毫无意义却仍然忍不住去做的事情。
作者建议我们把这些都写到纸上,回想所有自己想戒掉却又总是一拖再拖的行为。
比如闲暇时间或是工作和家务的间隙时间中拿起手机,刷社交软件、打游戏来稍微打发一下时间的场景。不是说不能做些让自己的大脑得到放松的事情。而是如果占用太长的时间,让自己身心俱疲。
但如果我们为自己定下一条规定——“除了有明确目的的时候,绝不去使用手机”,那么事情是否就会有所不同了呢?
浪费在手机上的30分钟可以用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用来读书,用来出去散步活动身体,用来提前预备烹饪的食材等。这样我们也会因为做了有价值的事情而觉得充实且满足。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金钱。
如果我们为自己规定“绝不冲动购物”,那么购物时的消费方式应该也会有所改变。就算在逛街时看到了喜欢的东西,也会冷静地放回货架上,回家仔细思考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这样类似的规定还可以有很多,包括陪客户打高尔夫、无目的的聚餐、卡拉OK、垃圾食品、手机游戏、社交软件、视频网站、瓶装饮料、大量囤货等。
现在你的脑海中或许已经浮现出了许多可以归类为“浪费”或是想要戒掉的事物。将这些令人产生罪恶感和悔意的惰性以及习惯戒掉后,我们可以支配的时间和金钱也会变得更多。
一点点戒掉这些事物,达成后再为自己订下新的目标,能做到这样循序渐进就很好。
作者也说:人无完人,即使我们为自己定下了规矩,也很可能会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
但是即便如此,提高这种意识也会为我们拴上缰绳,减少金钱和时间的浪费。
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当你有了多余的钱和时间时,也千万不能疏忽大意,放纵自己。
既然为自己规定了“不去做的事”,就一定要努力去遵守,直到自己修改规定为止。坚定一下自己改进的决心,就会发现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