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两年前的一段时间,我对文学的激情重新被燃起了。这渗透到生活里的每个细节。文字的梦想常常萦绕在脑际,哪怕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我都会在心里琢磨,应该用什么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仿佛被打了鸡血,那股冲劲根本不能自已。
我知道,这是内心最深处的欲望,像天真的孩童喜欢自由自在的玩乐一样。那时候,在跃跃欲试的诱导下,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写了一篇处女作《梦萦半亩地》,投稿给一个挺不错的公众号。等待审核的日子,心中是不安的,既有盼望被通过的欲望,又有怕被退稿的恐惧,这种复杂的心情持续了六七天。等到收到主编的复审通过的来信,心中那份不安一下子转变成了欣喜与激动。
之后,又信手涂鸦般写了几篇文章,有的也陆续被发表了,信心倍增。记得当时有一篇《幸福的味道》,被选入《当代文学精品选》这本书,还有一个大大的红色的荣誉证书,当时,心里真的比吃了蜜还甜。
三毛说,她“有一个很光荣的纪录是从小学开始投稿,到现在还没有被退过稿。”我没我三毛的幸运,也没有三毛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功底,我只是对文字由衷的热爱,但并没有到疯狂的地步,顶多算个文字爱好者。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每天也会适时读几页书,不为别的,只为内心的丰盈与安宁。
记得有一次,大儿子碰巧考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又赶上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让分享一些育儿心得,与大家交流。我被选为家长代表上台发言。那时,我已经发表过一些作品,正在文学的浪潮里翻腾。我在台上脱稿分享了一些与孩子日常的一些互动的小情形,家长们个个拍手叫好。好多家长私底下交头接耳,疑惑我是做什么工作。他们艳羡的眼神,令我有点沾沾自喜。下台后,我坐在孩子数学老师身旁,老师说,你讲的太好了,真的太好了。我心里竟然有一点小小的紧张,有点班门弄斧了。
我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享受午后静谧的阳光,洒满整个阳台。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愉悦了。因为喜欢,便不觉孤单,更不会有“一个人在家呆着,就会长毛儿(意思是发霉)”的忧虑。我与书里的人做朋友,跟他们一起悲,一起喜,一起哭,一起笑。天地虽小,可世界就在眼前。
有时候,朋友会开玩笑地说,我这样爱好写作的人,是不合群的。我是不大喜欢她这样的评价的。反而读的书越多,经历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总觉得做不到完美,所以不敢轻易把所写的投递出去,只能愉悦自己罢了。偶尔翻看一下,那些青涩的记忆,依然会活跃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有人说,读书与不读书会有不同的世界。这我相信,至少,我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扰自己,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斤斤计较。读书,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又愉悦了心情,这一箭四雕的好事,上哪儿找去啊?
你还不快去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