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微醺西柚
中岛敦的《山月记》共有十一个短篇,,我将其分为四个部分,一些短篇前前后后人物背景略有涉及,具体情况划分用图片来说明。
继续《弟子》篇后八节的解说,其中几个部分和盈虚篇有关,大家可以阅读《盈虚》:为君者当修身克己加深了解。
第九节介绍卫灵公意志薄弱,当时卫国朝政被他的夫人南子把控,南子将她同父异母的哥哥招入卫国提拔为大夫,二人暗地里私通。因为南子把控政局,想要拜见卫灵公需要讨好南子。孔子拜见卫灵公没有拜见南子,南子传话孔子,孔子无奈隔布见面。
孔子出宫后,子路对孔子拜见南子的行为表示不满,惋惜夫子被南子名声玷污。孔子和卫灵公一同乘车,南子被南子驱赶至破旧牛车,人名叹气,弟子流泪。最后,孔子叹息后离开卫国。
第十节先引用叶公子高喜欢龙,面见真龙却惧怕出逃的例子比拟孔子在各诸侯国的处境,敬其贤名,拒绝其精神为政之道。孔子及其弟子经常被诸侯国排挤残害,孔子和弟子们乐观向上,气节崇高,永不放弃。
孔子和弟子们与楚王会面时,被人围困,粮食短缺,孔子整日活力弦歌,子路问礼。夫子解释君子与小人乐之区别,子路拜服。子路再问君子之穷,孔子心有光明,乱世道不穷。
第十一节讲述在子路去往叶地的途中与夫子失散,遇见一老人。子路问路,老人在摒弃子路四肢不勤劳作结束后,邀请子路做客,酒后父子三人和睦奏乐,老者表明局势混乱,淡然无争的观点,子路艳羡中带有一丝不认同,子路得出夫子求道,老人保己的观点后,对夫子前行中的“放弃”感到心痛。
第十二节先讲述子贡和宰予就孔子的伟大依靠展开讨论,子贡站天资一方,宰予选择努力一方,两个人对各自的观点展开论证,子路认为两个人光说不做,只有自己能帮助老师并因此自豪。
陈灵公与大臣之妻有染,泄冶上谏被杀,弟子就此事作比商纣比干,孔子就“仁”,“智”进行解说。子路崇尚“忠义”却没能理解夫子的“仁义”,子路不解,夫子对子路结局预言。商阳与辛疾追敌杀三人而退,夫子和子路就“君臣之道”和“人道”(仁道)进行思想碰撞,君臣父子,人道主义的选择,子路忠义为君分忧下,“人道”(仁道)不容易均衡,说到底还是理念之争,“道”之争罢了。
第十三节介绍子路虽然和夫子周游列国,诸侯列国虽然不愿意施展仁政,但些许年的磨练让子路认识到夫子传道万世的伟大创举,子贡不懂,子路懂,子路也在这些年成长了,性格沉稳了,未来有方向了。
第十四节是在《太虚》篇的背景下,子路追随卫国孔氏家主孔孙圉治理封底蒲地后的故事。子路上任前向孔子求教蒲地治理之道,浦地壮士因为子路的声誉,性格和治理手段投诚。三年后,孔子路过蒲地对子路的政绩给予肯定赞同。
第十五节介绍小邾国的大夫叛国投奔鲁国,子路的信义和名声天下皆知,他希望和子路见面盟誓,子路拒绝出使并解释缘由,不正义的行为求生不去去死。孔子就齐国弑君一事三请鲁哀公,鲁公推诿。子路对其行为表示质疑。
第十六节还是需要借助《盈虚》篇的背景,具体情况可查阅我之前的盈虚篇文章了解。在此背景下,卫国上卿大夫孔悝被母亲伯姬挟持兵变,子羔劝诫子路不要送死,子路表示为君分忧。子路借助使者入城,对周围众人分析太子蒯聩以后上台的走向。蒯聩害怕,派人击杀子路,子路因为年龄等不敌被砍成酱。孔子听闻后流泪,不在吃肉酱。
通篇读下来,不禁为古人的忠义所折服,因子路的率真求问莞尔,因夫子对众人因材施教的智慧而惊叹,因师徒相处亦师亦友的超前模式感到惊奇,为子路君子舍生取义,明知不何为而为之的精神而感动,古代的君子对“道”的狂热与虔诚怎么不令人震动,夫子的智慧广博,夫子的仁义太深,夫子的想法太远,弟子求道,我们也需要一生去学习。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