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白百何太超前,而是我们的婚姻观念太落后

作者: Miss蘑菇姑姑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16:10 被阅读79次

    不是白百何太超前,而是我们的婚姻观念太落后

    原创   Miss蘑菇姑姑

    现代婚姻制度在消亡中

    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主流地位,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的。因为人们对婚姻的需求不同了。

    以前的男人娶老婆,因为没人做饭、做卫生、伺候老人,没人带小孩,单身生活起来很费劲,不成家也不给你分家啊,也没财产啊。

    以前的女人呢更惨,没嫁人,就会被家里嫌弃啊,那时候女人也不出去工作啊,不是老在娘家当赔钱货吗。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嘛。

    现在的单身,没人做饭外面吃,没人带小孩请人带,也可以找性工作者啊,也可以约炮啊。女人也有工作啊,不会为了穿衣吃饭嫁人了……就是婚姻要解决的问题,全都社会化了,都可以得到解决

    结婚唯一的问题就只剩下爱不爱了。

    而爱不爱是相当个人主义,私人化的,今天可以爱,明天可以不爱。这个社会的婚姻基础,变得相当飘忽不定。在所谓个性解放的年代,人人都有自由的错觉,大家在操控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不愿意为对方妥协,相互之间的容忍度降低,所以离婚率相当高。因为硬维系的东西如财产啊、生活啊都瓦解了,只有软维系的感情因素,可是感情,能认清自己感情需求的人还真是少啊。

    所以啊,婚姻制度就是先是动荡,然后就是越来越多人不婚。

    “不婚”显然更符合现代人的快乐标准

    对女人来说,你说婚姻给女人的好处是什么,男人以前把女人当私有财产放在家里占有的。女人生孩子带孩子做家务,说女人有奉献精神,不如说女人是“被压迫”而已。现在几个女人还甘愿“奉献”了?即使生了孩子,个个争当辣妈,这个世界上这么多好看的衣服,消费品,生个孩子,多长的肉,不能吃的东西,不能重回的好几年青春时光,会让一个现代女性痛不欲生。所以女人是越来越不想结婚,更不想生孩子了。

    如果结婚让一个女人成本太高,那她倾向于不结婚或者把价码弄很高不会轻易对婚姻就范的,美其名曰不能降低生活质量。

    男人也是啊,跟女人的“个体化”趋势一样。传统意义的结婚,对男人来说是承担家庭责任的开始,老式男人就是要当顶梁柱啊。大都市里的特殊物种“草食男”,觉得女人赚钱能养活自己最好,大家都不要负对方的责更好,他们也不甘愿被男权思想压迫,男权在说养女人、养小孩都是男人的义务,现在的男人会皱皱眉头说,“我自己都不想长大啊,还要我对别人负责任,我还想多玩几年呢”。你看,现在的电脑游戏啊,大人玩的各种桌游、赛车啊,是加速了男人的”不愿长大“的趋势的,这以后会愈演愈烈。

    再说城市的人际关系也是“陌生人”的趋势,过去街道里都是熟人,现在对面住的是谁你都不知道。日本人提出了“冷漠社会”,就是都市人都是“个体化”生存,这才有这么剩男剩女。整个大环境都是人际疏离与孤独化的。婚姻这种强联系人际关系注定是反潮流的。

    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单身的,无论是社会服务,还是文化结构。好在婚姻制度本来也不完善嘛,消失了就消失了吧,人是要实现自我的,当真正地获得了制度上的自由,人们不再互相捆绑控制,也许更有利于爱情的纯粹也未可知。

    离婚的人,也可能很“上进”

    香港文化人马家辉说,离婚的人都是有理想的人,第一局没打好,就再来一次,而将错就错下去的人反而是没理想的人。

    结不结,和谁结,结婚多久,要不要再结,如何结,整件事都有选择。不再像过去一样。

    不选择婚姻的最大理由,是婚姻是对一个人情感、身体的独占,包场。

    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一个人能对一个人一辈子独占吗?”。

    但婚姻制度就是独占的制度,爸爸妈妈互相占有,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也从小知道什么是捆绑,完全对另一个人占有,并且受浪漫主义的建构,把婚姻的占有当理想。而人和人可以被占有么?

    一个人若知道自己可以不被占有,也不想对别人占有,是最大的解放。

    契约式婚姻,从神权到人权的进步

    婚姻最初是建立在神的基础上,是基督教里亚当和夏娃的结合,是对牧师承诺的无论贫穷富有……但是,神已死,现代婚姻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权利义务的契约之上。

    最典型的案例是,汤姆克鲁斯和她太太一直以来是契约婚姻,他们约定好丈夫每年给琼字多少钱,如果合约上一切履行正常的话,每过一年他太太就可以拿到一定数额的钱,数额逐渐增长,而一旦违约,要净身出户。

    汤姆克鲁斯维持婚姻靠的就是这个协议,而很多年轻夫妇现在结婚也要签订合约。

    在一个完全只由感性的浪漫主义的婚恋制度风靡几百年后,新的社会很多都是理性的婚姻。在没有神的信仰照看下的婚姻制度面前,人和人也许只靠这个签约式的合营方式才能建立好的婚姻。

    有个黑色幽默。说明感情其实不如契约靠谱。

    中年富商包小三,本来他们是“恋爱”,并不算包养,富商自己动了真感情,然而他自己现实原因,不能离婚,经常也还要会自己家,有家室要照料,所以陪小三的时间有限。然而小三年轻,耐不住寂寞,中年富商经常发现她拿自己给她的钱去包养小白脸。小三说我也不是不喜欢你,只是你不在的时间太长了,而我又很寂寞。富商屡教她不改,痛苦之余,只好把自己的感情商品化,说这样吧,我就跟你签一个协议,我每个月给你五万块钱,就算包养你,买断你,你不准跟别人在一起。从此,这样就相安无事了。

    这个故事反讽,感情其实并不如契约可靠。

    开放式婚姻的难度与可能

    开放式婚姻是理性婚姻的至高境界,其关键就是要建立一个很理性的界限,这个界限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传说波伏娃和萨特也是开放婚姻,但每每波伏娃经常无端发火,还是被女人的独占欲给弄得抓狂。她认为对方是他的灵魂伴侣,在理性评价上肯定对方,但是潜意识对自己不是对方的唯一深感失落。

    深度心理学里说,人在爱情中要满足的第一欲望是,排名第一的感受,这个“我很重要”的感受,在母婴共生期就形成了,渴望与母亲的高度“融合”,成年后就变成渴望与爱人的高度融合,这两种渴望都是摆脱个体孤独的原始冲动,也是确立自己重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证明。然而,开放式婚姻否定这一点人性的深层需求,貌似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那开放式婚姻有没有可能?有一种精神状态可以适合开放式婚姻,就是两个人不互相在对方身上需求合一了,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满足,不是你和我的关系,而是我即是你,你即是理我。

    一个真实案例,某导演和太太关系很好,他们的关系早就超越了彼此的需求,老公说,我倒是希望有一天我太太出轨,如果有年轻的男士愿意给她一点那方面的快乐挺好的。

    《浮生六记》里记录的爱情故事,也说到妻子和他丈夫的关系很好,妻子会为丈夫找歌妓,他们还在一起谈论闺房之乐,就像谈论新开了一家游乐园一样,这一对夫妻的闺房乐趣是古代的,不是现代婚姻制度里的一对一。

    这个妻子从未委屈自己讲究妇德,而是和丈夫感情极好,他们一起去经历快乐的事,而不是你我唯一的占有。

    这两个都不是标准的开放式婚姻,但是它们是开放式婚姻的雏形,或者有其精神要义,就是其实是一种新的融合方式,超越占有。我和你,变成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分享所有的快乐,我们才是真正的融合。而不是这个世界上有些快乐,仍然是我之良药,你之砒霜。

    伙伴式婚姻是有机组织,最难的是愿力

    一个剩女说自己30岁一定要嫁出去,然后真的30岁那一年结婚了,问她爱不爱丈夫,她说这点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两个都是有责任感的人,都能够为一段婚姻负责任,履行好丈夫妻子的责任,而且能够合作好,让自己能够从逼婚和流言蜚语的困扰中解脱出来,专心去过生活。婚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她说,婚姻就是她的生活方式,有了这个配备,她能够排除一些现实的干扰,更好地去享受生活。

    这种把爱情和婚姻解离开来的方式,是一种极端的伙伴式婚姻的选择,这种选择无疑是需要配备高度理性的。

    然而你是可以这样选择,但这条路也未必那么简单,因为人不是高度理性的动物,你也可能常常会发现高估了自己的理性。这个认为自己婚前已经想得足够清楚的剩女,在有一天要求丈夫去机场接晚归的自己时,丈夫说“你自己的事自己做吧,我也很累了。”听到这句话,她内心还是产生了小小的崩溃,和丈夫的合作也不错,然而你真的会渴望温情,渴望彼此是真正的精神、情感的伴侣,偶尔也不想要这根理性维持平衡的清晰界限,想要打破平衡。

    这样的伙伴式挺僵化的,因而不拥有最好的现实功能。

    拥有理想感情状态的伙伴式婚姻,是一个有机体,能动态平衡,共同成长,彼此主动融合,条件是需要两个人付出更多的耐心彼此成长。这就是为什么我看到国外很多夫妻训练成长营,平等的关系里难免有很多摩擦和沟通,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来直面生活琐碎勾引出的原生家庭伤害、深层的情绪障碍,可能要在内在创伤、沟通技巧、情绪辨认、两性差异上做很多功课,学习和练习人性,找到相处的技巧。很遗憾的是有这种决心、耐力、毅力的夫妻不多,而愿意在一生中许下承诺绝不打退堂鼓,遇到再多困难也一起去磨合的勇敢夫妇不多。在外国,他们中大多数是基督徒,因为对上帝有许诺,愿意从中发展出顺服、耐心,他们信奉“爱是恒久忍耐和慈悲”,因而有更大的愿力。

    显然,这句话对多数现代都市人来说,是一句没有意义的漂亮话,没有信仰则做不到。用现实主义电影里的话说,大多数婚姻不就是“将错就错”。

    你有你的自由,而我不想要自由

    两性关系可能不需要再是传说中的最理想的一对一、一直到死的婚姻模式了,假设有让人更幸福的生活方式,你要确保自己有更自由的观念和头脑去匹配。

    白百何也没什么不正常的,就是这个时代有些莽撞、也有些独立能力的女性,她越来越有能力的时候,不需要再忠于婚姻,就会开始更加自我地寻找自由,只是她们寻找的所谓自由是幸福的路径吗?那倒不一定。造点麻烦,那这也是代价,没什么好说的。选择呢,是自由了,选择的代价还是要自己背的。

    很碰巧的是,在白百何事件的那天晚上,我正好看了黄磊和孙莉相恋二十周年的纪录片,看他们的婚姻,那才是“不正常”。她18岁,他24岁,他们一见钟情,从那一天起就知道彼此会生活下去,二十年过去了,他们看彼此的眼神还是带着宠溺的。生活中,孙莉还会问黄磊,“下辈子还会遇见你吗”。她说,“一不小心就过这么久了,太快了,其实我们眼中看对方还是当初的样子。”这辈子还没过完,就预订下辈子的,若不是太幸福了,不会油然而生这种珍惜。

    黄磊说“二十年多么乏味,还是这个人,我们只是习惯了对方,我一生的一半都跟她在一起。”孙莉说,“我是一大半都跟你在一起。”

    这两人的爱,不得不服,真正幸福的人,好像总是自成一体,也没有啥选择,但可能没有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吧。应了那句话,心安处,才是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是白百何太超前,而是我们的婚姻观念太落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aw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