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评论话语空间
矛盾审美艺术 ——从结构与情感角度解构《天狗》的爆发与焦灼

矛盾审美艺术 ——从结构与情感角度解构《天狗》的爆发与焦灼

作者: Daisyunique | 来源:发表于2017-07-13 16:21 被阅读15次

    《天狗》结构呈单一的流线型,是一种有逻辑的简单的情感发展的叙述形式。“我”推倒了“宇宙”——“我”成了“我”——“我”成了“宇宙”——“我”成为宇宙后的行为活动——“我”将“我”吞噬——即将自“我”爆炸。毫无修饰叠加的艺术手法,如同人类制造出的第一条粗糙的“板凳”,因此这条“板凳”并不胜于它的艺术作工,而是它是那一代人酝酿已久的情感爆发凝结成的“结晶”,它的意义在于首创性,在于代表性,具有历史的,精神的美感。简单的东西反映重点不是美,而是本质,就是这种重视本质的审美观使粗糙的甚至不美的郭诗被大众接受、认可、纪念和颂扬。《天狗》简单的结构暗含了一种爆发的张力。六句、五句、十五句、两句,情感不断地堆积、堆积、最终凝结在结尾两句短小的诗行里。这种极不平衡的结构正体现了诗歌内在的焦灼。

    张光年说郭沫若的前期诗歌的根本特点是“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我”吞掉了一切,代表彻底的破坏与反叛,尤其“吞”这个字就能感受到那种激烈的、彻底的、不妥协的情感。否定掉所有权威,“我”成了“我”,突出个体价值,对一切权威进行否定和反抗。这里的“我”是独立的、自由的,包括后来的“我”成了“宇宙”,都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接着“我飞奔、大叫......”毫无拘束的发展自己,大胆的创造世界以至于“吞噬”了自己。这里最能体现出诗人情感爆发中隐含的焦灼,是一种自我无限超越,自我牺牲的极致失控的情感——“我的我要爆了”。表现出五四一代人爆发式的激烈下无处安放的焦灼、无助和迷茫。

    诗人通过极端抽象甚至扭曲的词汇如“吞,狂叫,吸血”等打破了外在正常的逻辑形式来凸显内在的情感的表现主义手法来展现内心的激烈和焦灼。但他的表现主义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因内心有与表现主义者相同的焦灼从而诞生出相同的宣泄路径,从而在诗歌里呈现出表现主义特征,但诗歌的艺术和精神内涵仍旧是激烈以及极端下滋生的焦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耕夫呓语: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郭沫若,是一个热血青年,愤青诗人,这从他的《凤凰涅槃》,《炉中煤》,还有你解析的这篇诗歌,都充分的体现了。你的这篇诗评很有见地。💐💐

      本文标题:矛盾审美艺术 ——从结构与情感角度解构《天狗》的爆发与焦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aw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