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文言文对比阅读,其中一篇是朱熹老先生的《熟读精思》。先生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自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意思是说,看书大多数时候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要静心的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自己心里所想,这样以后就可以有收获了。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会遇到有疑惑的地方。朱老先生也给出了解决办法,“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相互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
在朱熹看来,读书如攻坚木,应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读书又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始置而徐理之。
朱熹除此之外,在《童蒙须知》里,朱老先生又说了,“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摺。济阳江禄,书读未完,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朱熹《童蒙须知》读完朱熹《童蒙须知》中的这段话,我不禁胆儿颤,我的书桌向来凌乱,我的书册大多破烂,读书时歪歪扭扭,有时甚至躺着读趴着读,实在惭愧。“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读书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的方法我很赞同,但要说读书“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实不敢苟同。
如今生活节奏这么快,能拿起书来读已是不易。拿自己来说,上班后的头一年还能看不少书,慢慢的越来越少,到现在上班第三年恨不得一年读不了5本书,有点时间宁愿看点娱乐节目轻松一下,若再有这么多“规矩”,怕是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少吧。但不看书不写字,确确实实有一种被掏空了的感觉。
从古至今,我们似乎都过于强调“正襟危坐”而忽略了“随性阅读”,读书的功利性远大于它的功能性。相传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上一层蜂蜜,让孩子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把书放在枕边和过道上,这样就可以随时阅读。
很多国外的公交,地铁,火车飞机上都能看到很多人阅读,反倒是我们这样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似乎抛弃了书。若是公共场合谁拿出一本书来看,人们又要说了,“装逼”。原谅我只是一个俗人,很多时候,我也怕遭人唾沫横飞,也拿出个小手机,有信息没信息都要翻一翻。
古人有“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法,依我看来读书大可不必讲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古人还有马上,厕上读书法,看起来不雅,实是领悟到了读书的真谛呢。
古时读书为求取功名,今天很多人读书为考试,总之,为了读书而读书成了常态,读书变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难道读书不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吗?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愿你也能有这样阅读时的闲适和宁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