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大江大河》能爆,多亏这对22年的黄金搭档】
最近讨论度最高的国产剧是哪个?必须是收视口碑双丰收的《大江大河》!
跟这剧一比,今年那些爆款,也逊色不少。
今年2月开拍之初,便备受期待。12月10日首播,迅速拿下同时段收视第一。
豆瓣上,万人评分8.9,妥妥的今年国剧最高分。
正午阳光出品的剧,一向被赞为“业内良心”。《大江大河》自然也不例外。
制片人侯鸿亮直言:这部剧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呈现当时的氛围。
为重现七八十年代最真实的景观,《大江大河》剧组一比一实景搭建小雷家村和国营工厂。
甚至小雷家村随着剧情发展,经历了茅草房——毛坯房——砖瓦房的变化。
服道化在细节上也没少下功夫。
红背心、蓝裤子、麻花辫、军大衣、工人装、飞鸽自行车等,都是那个年代的专属标志,绝不让人跳戏。
甚至宋家饭桌上的菜,道具组都严格把控。
比起热度、口碑和服道化,普通观众更关注的还是故事。
虽是“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它却没有国产正剧又红又专让人尴尬的通病。
不少网友发出了“真香”感叹,终于出了一部全家人饭后都能追得带劲的剧了。
可以说,大时代该怎样展现,《大江大河》给出了正面范例。
首先,故事背景得化大为小。
四十年前的大事早已成为历史教科书上的黑纸白字。然而时代变化哪有书上一两句那样简单直接。
历史书上说,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可这不代表考上大学的年轻人能够顺利入学。
于是,在本剧的前两集,我们看到了宋家姐弟一波三折的大学之路。
因为宋家的成分问题,姐弟俩的政审材料,镇革委会都不愿意送上去。
好不容易递上去了,县里却只给一个录取名额。懂事的姐姐自愿放弃,把上学名额留给了弟弟。
历史书上也说,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然而好政策不见得能在基层顺利推广。
经过十年浩劫后,基层人员怕没摸准国家的脉,不敢贸然行事。
比如小雷家的前大队书记不敢相信政策真的好转了,怕稍有不慎就挨批斗。
宋父当年被国民党抓去当过两个月的军医,便再也脱不了“反动”的帽子,作为常被批斗的黑五类,他真的被斗怕了。
所以他才会一把火烧了儿子带回来的平反申请书。
如此这般将故事背景化大为小,相信电视机前的老人会对这种谨慎保守的做法深感共鸣。
同时,故事内核得以小见大。
面对政策,年轻人也展示出了另一种态度,他们显然更能灵活运用。
本剧男主之一宋运辉(王凯 饰)就懂得背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社论,为自己上学挣得一线生机。
走进大学的宋运辉依旧奋发学习,毕业后进了国营企业便大展手脚,成为国企改革的带头人。
男主之二,宋运萍的老公雷东宝(杨烁 饰)是小雷家生产大队的书记,也是活用政策的一把好手。
政策为了保证土地的集体性质,只允许分产到组。
雷东宝就把兄弟妯娌亲戚分到一组,间接实现分产到户,调动村民积极性。
政策为了保障国营工厂发展,不允许倒买倒卖计划内的生产资料。
小雷家办预制板厂时,雷东宝就收购计划外的水泥钢筋。
本剧的第三位男主杨巡(董子健 饰)市场洞察力十分敏锐,说是超前于时代都不为过。
杨巡家里穷,为了养活弟弟妹妹,只能想尽办法弄钱。小小年纪就会钻社会主义空子赚差价。
就这样,没文化的杨巡靠卖馒头起家,愣是凭着机灵的脑袋瓜子,闯出了一番事业。
《大江大河》的故事线十分清晰,它立足于个人,通过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三人的经历,展现一个波澜壮阔的变革时代。
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身上分别见证着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变革。
像这样把鲜活的人放进时代的缩影里,小人物也能拍出史诗味儿。
更难得可贵的是,本剧在精准呈现时代变革的基础上,还成功打破了父母辈和年轻辈两代人的感情阻隔。
宋运辉又倔又呆,他对上大学的执着,源于知识改变命运的深深渴望。
宋运萍为了给弟弟买新衬衫剪下了珍爱的长发,谁不想有一个这样的好姐姐?
雷东宝虽然虎了些,但糙汉子外表下,内心依然温柔,对宋运萍的爱护发自内心。
平日里唯唯诺诺不敢惹事的宋父,在孩子逞口舌之快,得罪了小人老猢狲时,亲自带着两包药材登门道歉。
为了孩子,宋父放下了自尊。
正是这些亲情和爱情等人类共同的情感,才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带给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同样的感动。
《大江大河》的成色如此之好,不难理解。
原著《大江东去》是第一部荣获了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网文。
作者阿耐当年在晋江连载其书,广受追捧,豆瓣评分更是逆天的9.0。
导演孔笙背靠“国剧门脸”正午阳光公司,近年来一手打造过《琅琊榜》《北平无战事》等多部精品剧。
值得一提的是,《大江大河》虽然是小说改编剧,但仍然符合了孔笙年代史诗戏的创作风格。
2015年《琅琊榜》的现象级表现,使“孔笙”这个名字为大众熟知。其实在此之前,他早已拍出了多部精品好剧。
1960年出生的孔笙算是大器晚成。
1990年,孔笙作为摄影助理入行,1996年,首次独立执导,2004年,拍摄了第一部年代史诗剧。
直到48岁才迎来人生中第一部“现象级”作品《闯关东》。
《闯关东》2005年拍摄,2008年播出,通过山东人朱开山一家逃荒北上闯关东的故事,描绘了从1904年至“九一八”前夕东北在日侵时期动荡混乱的历史。
这部剧奠定了孔笙团队热衷于小人物大历史的创作基调。
随后孔笙将视野放至军事题材上,2009年播出的战争剧《生死线》讲述了四位爱国平民青年从1938年到1945年的抗战史。
这是国产抗战剧的巅峰之作,也是孔笙最钟爱的作品。
接下来的《温州一家人》和《父母爱情》再度以小见大展现时代。
2012年的《温州一家人》由孔笙、李雪联合执导,高满堂编剧,通过温州周家四口人的从商经历,展现中国社会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成果。
2014年,孔笙执导、梅婷和郭涛主演的《父母爱情》是一部年代怀旧情感剧,通过海军军官江德福和资本家小姐安杰相识、相知、相爱、相守的50年爱情生活,展现社会变革。
从2004年到2014年,这一阶段里,孔笙导演的年代剧自成一派。
一句话总结就是:大历史下有小人物生活,家庭故事中可见时代变迁。
《大江大河》亦是如此。
近些年,嘉行、欢瑞等影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唯有正午阳光成为了“国剧门脸”。这并非无迹可寻。
2011年,孔笙联合李雪、孙墨龙正式成立东阳正午阳光有限公司。这三位山影系导演都是技术派,创立初期,正午阳光只承包电视剧制作。
故此,在《父母爱情》《战长沙》《青岛往事》等剧中,正午阳光只是作为制作方出现。
2014年,带着策划、宣发、经纪等部门加入的侯鸿亮为正午阳光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
侯鸿亮加入后,立刻对公司进行改组,使其从单一制作转型为独立制片。自《琅琊榜》起,正午阳光在自家剧里刷足了存在感。
侯鸿亮也成为了公司的门面担当,经常出现在论坛、采访和发布会,但他深知整个团队的精神领袖是孔笙。
这源于孔笙和侯鸿亮多年的交情。
早在1996年《民警程广泉》中,两人就分别以导演和制片人身份有了第一次合作。《闯关东》之后,两人也仿若黄金搭档,孔笙导演的每一部剧,侯鸿亮都是制片人。
侯鸿亮知道老朋友孔笙有着山东人的质朴劲儿,对抛头露面不感兴趣,志在于拍好作品。
两人的内外分工就此形成。
随着《伪装者》《欢乐颂》《鬼吹灯》等不同题材剧集的播出,正午阳光旗下的艺人王凯、靳东等人渐渐打开知名度。伴随而来的便是劳神劳财劳力的艺人管理事务。
一家公司很难兼顾好影视制作和艺人经纪业务。侯鸿亮很清楚正午阳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制作,于是在2017年9月毅然决定砍掉艺人经纪业务,让他们各自发展。
这是被逼无奈之下的明智选择。
近几年来,中国影视行业乱象频发。经纪公司插手影视,影视公司狂签艺人。就连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也在抢人抢资源。
事实上在美国,尤其是好莱坞,法律规定制作公司和经纪公司两者须得分离。因为两者有着天然矛盾,影视制作需要压缩成本、艺人经纪更要扩大获利。
若想平衡两者,要么压榨旗下艺人(详见嘉行和迪丽热巴),要么粗制滥造剧集。
侯鸿亮对此感叹道:
“面对市场日益严苛的要求和观众越来越高的期待,我们意识到,需要把更多甚至全部精力投入到内容创作中,而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艺人们,也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个人规划与长远的战略布局。因此,在多次内部讨论和深思熟虑后,我们决定作出双赢的改变。”
资本市场波云诡谲,在影视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浪潮中,正午阳光能够抓住市场和口碑的秘诀,便是这种不为商业利益纷扰,专注于内容的匠心!
如今距离正午阳光业务调整一年有余,王凯、靳东等人的发展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就不展开细说。
甩掉了经纪业务的正午阳光团队,在2018年直接启动了《大江大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尉官正年轻》《都挺好》四部作品,在多题材尝试的路上越走越宽。
任何事物总免不了兴衰交替,私心里仍然期望正午阳光可以长盛不衰,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本文作者 | 枕云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