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区**街道**小区有2个确诊病例时,我给住在区里的表弟发了条信息:“兄弟,你出街要注意。”
没想到,接下来是表弟一连串的信息轰炸。
“什么出街!我现在门都出不了。”
“门上都贴了标签,一打开就犯法了。”
“我看到了呀,所以今天一整天都不能出门,楼下大门有保安叔叔看着。”
“10:00的时候,有人上门来做核酸。做完核酸之后直接贴封条,说不能打开门,封条掉了的话会追究责任。”
这么危急吗?我大致知道表弟住那个区域,可不一定是那个街道,所以就提醒他出街要注意。
“抱抱你,我帮你保守秘密。”我不会跟舅妈、舅舅、妈妈(我妈知道就等于亲戚都知道)提起这事,省得他们空担心,但他自己孤身在外,面对这种情况,不免心慌。

“点外卖都不能送来,气死我了。”封控比较严密。
“那你吃啥?有粮食吗?”隔离恐怕要延续好长一段时间。
“吃零食了。”
这小子,零食哪吃得饱?
“还有别的不?能撑住不?”虽知这时势不会让他饿着,还是忍不住一问。
“这几天允许你到我的蚂蚁森林偷吃。”天天偷我能量,都不知多想踩你,哼,这几天就让着你吧!

他发了个表情,一对添了圆心的圈圈中间有个倒A,句末是感叹号,整体形状犹如目瞪口呆的猫头鹰眼睛。
“看不懂。”
“瞪眼。”他解释了“⊙∀⊙!”的含义。
哦,原来是对我大方让他偷能量的行为表示惊讶。别惊讶,你姐特殊时期就是这么大度。
我玩心一起,然后发了这两天的食物图片,“上海青、玉米包、薯条、椰丝糯米团等装满盘子的素菜;黄澄澄的汤汁上加入嫩豆腐、脆黄豆、酸菜、鱼片、米粉,外搭翠绿香菜的招牌鱼片粉。”
“这样你看着是不是能解解馋?”


表弟却在这时发了一张长长的截图,里面是那一栋楼的住户关于疫情的讨论。
“别人怎么知道你去过那里?”603的用户问102的密接者。
“付款记录,流调的都会查的。我现在在家等着防疫部门的人找我。以后出门带好口罩才是真的,那头我看她没戴口罩在店里,我还弄了弄口罩。”
603用户回道:“戴口罩是对的,但不是绝对。”也就是有感染的风险,102用户是密接者,所以同一栋楼的表弟他们成了次密接者,他们所在的楼栋也需落实闭环管理、人不出楼的规定。

“我已经属于次密接者。逃了三年,还是被抓了。”表弟感慨一番,疫情至此已经三年,安居乐业了一阵,还是得面临这样的困境。
我想起之前学生作业上让我仿写“我本人间一趟,本欲一世轻狂。奈何世态炎凉,败给碎银几两”,我提笔就写:“我来人间一趟,本欲教书育人,奈何参差不齐,惟有尽力而为。”
给表弟看了,他也接了“我来人间一趟,本欲遨游四方。奈何三年疫情,差点那啥他乡。”我惊叹他才思敏捷的当下,又感叹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和心理打上的烙印。如果可以,设一个《疫情下人们的心理变化》的课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别担心,你打了三针的,最坏的结果也就是那样。之前我朋友十混一抽检,呈阳性,后来只是虚惊一场。”我说出安抚的话,尽管那是无力的。
“反正现在没有人来通知我,应该就在家呆着吧!反正我外卖在外面,我都不能出去啦!”表弟已经语无伦次,摆出他的躺平姿态。
“等工作人员上门咯。”他又添了一句。
也是,在这当下,我们唯有遵循规定,静心等待。好坏与否,都相信相关工作人员会给出一个妥善的安排——从前政府部门积极的应对措施,无形之中也给了我们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