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才勉强学会了听话听音,从终于懂得了“凡尔赛”,才知道很多时候倾听就是倾听,没有人要解决方案的。想想倾听,真是有太多想说的,但说的再多,要做才有意义。我可能也是因为努力,才享受到了倾听的回报吧。
能做一口井,倾听掉落的声音,很难评价结果。回顾经历过的成长历程,有很多很多听到的东西属于意外惊吓,当然也有意外惊喜。印象深刻的惊吓多,而且多是同龄孩子绝不会与父母说的一些事情。意外惊吓之后,关于倾听的完结,会用上我自己的意外之喜来呈现。
意外的“一片叶子”
第一次看到“书包里的玫瑰”这样的青少年教育节目,推荐给正值初中的儿子看看。看了没几分钟,儿子不想看了。问为什么,他忸怩稍稍,直接说:这太幼稚了,太小儿科了,班里同学聊天话题早早超越了这种程度……
听完,怔住,失语。这些孩子……这不好办。印象中潦草有过一半次的爱情道德聊天,弱弱的因为不知道咋办。
意外的“夜晚叶子”
交谈之下,听说有孩子晚上正常睡觉,然后夜深人静家人熟睡之际,偷偷起来玩游戏……甚至上闹钟,为了夜起狂欢-某游戏直播或者活动……
听完,震惊,犹豫是否告密,失语。家长是认识的孩子是认识的但是如果告密会有什么改变么?
“变化的叶子们”
从来不肯好好说话的同龄人,进入大学完全变了。热心详细有问必答,温暖平和。
原来还好的关系,上了大学完全断绝,从此陌路。
渴望着的爱情,爱情之后发现不是爱情是青春期恐怖片,然后断舍离。
做井的好处,是稳定,因此会接受沧海桑田的声音,甚至不止是声音。
也许完全是因为爱,也许完全认可“陪孩子一起长大”,所以一天天的变老,但循着孩子的成长线,旁观着旁听着活了一条平行线。
倾听而不出言干预,陪伴而不强迫强求,平行世界两侧的风景,就都收入眼帘。而且平行着延伸,慢慢看,不要急。
意外之喜
教育的目的是让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教育的目的是让下一代变成更好的自己?用我们母子对话来呈现事实吧。
2020年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世界与我,都有灾祸。而且半百之年,觉得后半程的人生,应该有所改变。这是如下对话的前情提要。
母:儿子,你觉得老妈可以练习正式写作么?园我40前的梦?
儿:可以呀。当然可以。
母:可是我觉得千头万绪,而且写了也不知咋样啊,没有反馈。你帮我么?
儿:帮帮帮。
母:那你看看,我刚写了一个所谓的小说,把自己还吓够呛。
……
儿:嗯,这个勉强可以算是小说吧。不过……你别怕打击哎。
母:你就直说。
儿:你这写的有点流水账,该细节描写的,该心理描写的,都没展开,写的很仓促。而且有些句子读着不是很流畅,你比如这句……有点过于口语化……
母:哎呀,你个小兔崽子,说的有模有样,跟真事儿一样。可是说的真好。好听好听。
……
儿:首先你得先琢磨怎样写,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心理刻画,你得先知道怎样是好。其次你得学会构思,从宏观到微观……线索……
母:唉?你等会儿,那从什么书上能琢磨这些东西啊?
儿:你找个高中的语文阅读书吧。那些阅读题都是讲这些的。你对照着文章和题目自己好好体会好好琢磨吧。
母:啊?!!!!那敢情你的这个写作能力竟然是从语文阅读中获取的营养?
儿:可以说这是一部分。我从小到大写了多少东西啊?我可是长年积累的。
母:你写什么东西了?就是你那些笔记本后边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儿?九号小字!
儿:那当然。你以为我从小在各个笔记本后边写的那些东西不是在练习写呀?而且我现在都能知道我最初写的时候为什么写不下去了,后来再写又有什么进步,然后再后来又为什么写不下去了……
母:那你现在公众号里有几篇写的特别好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
儿:那都需要思考的好吗,都需要琢磨的,都需要设计。
母:难道小说是需要像下围棋那样想出好多步?
儿:是的。
……
半年后
母:我昨天那文章把自己都写哭了,你看看怎么样,给老妈反馈一下。
儿:嗯,看出来有几段用了情了。题材也特别好。但是仍然需要基础训练。需要整体设计。比如开头提及的这个科技,需要笔墨展开交待。你得确保你写的东西让大家能看懂啊。不仅仅是我能看懂。
再比如中间有两段,你写的过于流水账。要知道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难写,短篇小说是一定要结构逻辑都严谨,而且好小说一定有反转的。
……
母:嗯嗯,老妈才在“筑基”。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匆匆写完了就想发,确实需要反复修改。
儿子:这样吧,你听我给你把这个整个小说重新设计一下全部环节,你听听跟你那有什么区别?……
…………
[结语]
有关倾听,在教育陪伴的过程中有多重要,倾听需要的勇气与毅力,都可以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背书。
也许你想尝试去倾听了?
也许你未来也能自豪于自己的每一分努力!
也许叶子摇曳,盼着有口井呢?
顺祝春安。2021.3.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