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研活动的内容依然是听课,然后评课。
关于“评课”,真是想说爱它不容易。它要求评课者在没有准备的情形下,根据课堂的现场呈现,结合自己对语文课堂的认识作出客观精准的评价。它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对老师来说也很具有挑战性。
第一次评课,如今想来依旧窘迫难堪。
那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市里的一所兄弟学校进行小范围公开教学活动,学校派了几位老师参加,都是毫无经验的年轻教师。
听完公开课,我们被安排围坐在一起评课,活动举办学校的主持人也许是学校的领导,威严有余,亲和不足。当时我们几个人完全没有评课经验,也根本不知道如何评价,就连几句奉承赞美的话也不知道说。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嗫嚅着以一句“我是来学习的”,干巴巴地,毫无艺术感地拒绝发表评论。
有谁知道,在我们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窘迫,多么尴尬,多么无助,多么无地自容又无可奈何。总之,我至今记得我们低着头红着脸的样子。
主持人最终也没有忘记我们,在活动结束前,毫不客气地强调某些学校的老师评课能力很是欠缺的结论。说的是真话实话,可是听起来却异常刺耳。
我一直觉得那是我们几个语文同伴共同经历的一次难以磨灭的耻辱。
如今想来,不能苛责当时的我们,因为我们都没有经历过评课过程,丝毫没有毫无准备的现场评课经验。当然也不能怪对方学校领导,我们的确表现得太没水准,人家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也无可厚非。
之后,无论是校内教研听评课活动,还是校外公开教学听评课活动,评课就像是闪着寒光的宝剑,让听课的我内心惶恐不安,我常常祈祷活动只需听课,不用评课,或者祈祷只需专家评课,无需我们评课。
当无法逃脱评课命运的时候,只能竭尽所能利用听课间隙,挖孔心思地思考如何评课才能评得精准又不失分寸,既让上课的老师有成就感,又能让所有听你评课的人有所领悟和启发。评课的时候,又常常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从来没有过自信和底气。印象中很少有让自己满意的评课表现,要么肤浅,要么牵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也常常翻阅名师课堂实录和精彩点评,对语文课堂教学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恐惧不安渐渐变淡了,也许还有脸皮变厚的原因,不再过分执着别人对自己表现的评价了。
放下便自在。像今天这样,安安静静心无旁骛地听课,从从容容自自然然地谈自己的思考,即使别人不同意,也只是坦然地微笑,内心毫无芥蒂。虽然明显地觉察到自己评课的角度过于狭窄,不够开阔;评课的语言过于朴实,不够华美;评课的依据过于浅显,理论高度不够。依然对自己不能满意,却少了年少时的耿耿于怀。因为我知道,这不是自我的展示,只是专业的探讨。
这样的改变,或许也是一种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