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赏析已经走过了4年多,一百多部电影,距今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结构,这是我们智慧的结晶,共同的努力,也是赏析会走的久的重要原因。关于这个结构,想多说一些。
1,电影赏析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谈观影时各自的感受,这个感受主要是看电影时的情绪情感,如流泪的地方,不耐烦的地方,为什么想快进,不懂的地方,喜欢谁,哪一块特别喜欢,哪一块看不下去。言说这一块对观影人很重要,这是一种体验,只有谈感觉才会把把自己放进去,说的时候不一定需要很逻辑正确的三观,我们一直会说“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第一阶段就是胡说八道,胡说八道就是自由联想。
我会补充一点,说感觉的时候要有所节制,感觉是很短暂,灵光乍现,也很碎片,每一个人的碎片都不一样,所以在这一部分,谈感觉限制在3-5分钟之内,按照大家的语速,也差不多有600-1000字。我们十几位成员,尽量每一个人都言说自己,每一位的发言都很重要,这么多年了,选择在一个周末的早晨起来,提前花几个小时看电影,绝对不只是听听。这里有时候需要带领者恰好的时机,耐受,沉默。允许时间飘一会儿。让内部和外部的断裂处有一个时间的拼接。
在这一阶段,还要节制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不要太快的知道答案,以及不要期待一个问题只有一种答案,甚至允许耐受没有答案。我们的赏析是求同存异,“同”是大家喜欢看电影,“异”是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正是相异性养成我们开放的心态,丰富了看一件事物的多面。
2,第二部分是带领者带领电影按照电影的顺序开展。这对带领者的自由度很大,带领者在之前一直有要求就是要至少看两遍自己带的电影。更多的是一个协助者,难度高一点要有一定的整合能力。这一部分是针对细节的讨论,也是对大家的碎片即将形成一个成品的时候,至于形成一个怎样的作品,这正是电影讨论的魅力,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但最后一讨论就出来了。
这一阶段也是有张力的阶段,可能会引发冲突,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彼此更熟悉,会有一些情感,有影响观影的风险。所以需要带领人拉回到电影中,强调是个人观点,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从不回避冲突,经验证明,有几位取得进步的正是经过了冲突,是一个转机。
每次我们有2个小时的讨论,甚至更久,我们有设置,但不拘泥设置,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对电影的理解节奏不同,我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太快,也不要有确定的期待,太急觉得看懂了电影。会局限自己,相反不期待可以让意外浮现,这是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说的。我学电影看电影很多年了,现在与一开始所理解的早已不复当初,我想我再从头看那些电影一定不同。
最最珍贵的是,大家对电影的“胡说八道”贡献,那是鲜活的生命力。也是话语的力量。
从来,电影赏析是成长自己的,在当时,我的体验是可能感受不到;这让我想到心理学讲到一个咨询师的成长不仅有个人分析还要有团体分析,个人长程分析是一个对自己的纵向探索,团体的分析就是多年横向的人际关系。我们电影会已经在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对自我的影响。以及如何照顾自己,我想这一点很多伙伴都能感同身受。
除此之外,我们会有写影评这一要求,这完全是个人的成长,同时也是一种情怀,在写的过程中,会发觉比起带领难度更高更花时间,当然也会很挫败。但有时候回过头来又很骄傲,这样一个复杂的感觉很吸引人,也是完全是个性化的。走进电影赏析会,每周一次,我觉得每个人多少要有病,周末不好好休息,非要大早上起来,还要带着任务看电影,还要一起讨论,讨论的热火朝天,电影群从不发广告,也不说废话,和电影无关的话题根本不谈,直到一个月前大家都互相不认识,没在现实中见过面。但又觉得非常熟悉。我想除了说我们有病也不想治之外不想说什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