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之际战火不断,各种典籍保存下来的太少,而《诗经》因易于记诵为士人普遍熟悉,所以到汉代又得到广泛流传。而在学术传授靠手抄甚至口授的条件下,要防止杜撰经文和主观臆断的解说,有效的保障就是严格辨明师传体系并恪守师说,这种重师法、重依据、重记诵的汉代学风,对当时诗歌教育的普及带来了一定影响。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鲁之申培,齐之辕固生,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鲁诗、齐诗、韩诗、毛诗。鲁、齐、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鲁诗、齐诗、韩诗三家均有众多弟子,尤以鲁诗为盛。
但在汉初,因刘项都为楚人,故诗歌近于骚体,如西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包括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都带有明显的楚辞痕迹。
武帝时期,开始充实改编始置于秦朝的乐府机关,其任务是门负责搜集民间歌诗,制订乐曲并组织文人创作歌辞。汉乐府诗主要包括四类作品:
a、郊庙歌辞;
b、相和歌辞;
c、鼓吹曲辞;
d、杂曲歌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