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30000人打出满分,这部「奥斯卡最佳」终于能在国内看到

30000人打出满分,这部「奥斯卡最佳」终于能在国内看到

作者: 7a52ef028aca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09:56 被阅读14次

    一年一度奥斯卡,全世界最大的主流电影节,终于在今天揭晓。

    说实在的,哪怕在颁奖礼之前,对这部片子已经十拿九稳,真正到了最后的时刻,还是会激动得手心出汗。

    消息出来的那一刻,一块石头才是真的落了地——

    最佳影片,《绿皮书》!

    一位拍了一辈子轻喜剧的导演,一群为戏虔诚的可爱演员,在平凡中绽放出光辉。

    生活本身的魅力,远比奥斯卡来得更迷人。

    今天,原谅条姐的偷懒,想把这篇发过的影评推给大家。

    因为,它值得。

    早在去年9月份的多伦多电影节上,条姐就被一部片子刷爆了朋友圈——

    击败大热门《罗马》,获得号称“奥斯卡最佳影片起跳板”的观众选择奖。

    想当年,《逃离德黑兰》《为奴十二载》两部影片都是从这里开始,一路冲击,最终把小金人收入囊中。

    前两天金球奖,更是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五项提名,三项获奖:

    “最佳音乐/喜剧片”、“最佳编剧”、“最佳男配”。

    相当于一次从导演到编剧再到演员的全方位认可。

    它,就是《绿皮书》

    豆瓣首轮亮分,开出了9.1分的漂亮成绩。

    好莱坞的各大奖项,总要讲究个“血统论”。

    单看导演,不是颁奖季的常客。

    甚至还拿过隔壁金酸莓奖的最差导演。

    但要说演员阵容,完全可以收割一地膝盖。

    男主维果·莫滕森,《指环王》里的人王“阿拉贡”,戏外还是画家、诗人、摄影师...

    行走的荷尔蒙本人。

    男配马赫沙拉·阿里,凭《月光男孩》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现在又多了一个)

    一个拍轻喜剧出身的导演,凭什么撬动这两位实力派演员?

    大半的原因,在于故事

    片名“绿皮书”,指的是黑人邮递员——维克多·雨果·格林编写的一本手册,清楚地指出了哪些餐厅和宾馆是允许黑人进入并使用的。

    这本安全手册,更像是“生存手册”,书名既代出编撰者的姓名,又隐隐地含着对同胞兄弟们“畅通无阻”的祝福和期望。

    在60年代的美国,风靡一时。

    在这绿色的封皮两边,清晰地对立着两种不同的肤色。

    黑人拿着它诚惶诚恐,白人拿着它...

    白人没有必要拿着它。

    男主托尼,意裔美国人,又是保镖打手出身。

    从各个角度来看,都不像是会与人为善之辈。

    可能是居住在纽约,民风比较开化;也有可能是道德底线使然,让他倒不至于做出迫害黑人的事。

    即便如此,骨子里的歧视却是不加掩饰的:

    黑人用过的玻璃杯,被他直接丢进垃圾桶。

    在托尼身上,你看到的是广大的底层白人劳工阶级的缩影。

    总怀有着一种莫名的傲慢,但真的当变故发生的时候,无以度日。

    只能靠在餐厅和人打赌,看谁吃的热狗比较多。既赚到了生活费,又省去了一顿饭。

    与托尼身上的“众生相”相对的,是一个在当时社会地位极其特殊的个体存在——

    一位富有的黑人音乐家。

    他叫唐·谢利,被人尊称一句“博士”。

    明明是“全世界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名利双收,却一意孤行,非要去到南方各州进行巡演。

    当时的美国南方州,连反对种族歧视的法案都拒绝签署。

    为了确保旅途安全,谢利需要一个“武艺高强”的司机,兼做保镖。

    这样一来,两个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有了交集。

    初次见面,谢利穿着华美的袍服,挂着精致的吊坠。

    托尼好奇问他,你脖子上的这个,是不是什么动物的牙齿?

    谢利面无表情地回答,这是个礼物。

    看着尴尬,但却算是黑白人之间的一次非常和平的对话。

    家里快要揭不开锅了,托尼还在端着架子,犹豫着要不要接受这份工作。

    说到底,还是所谓的“自尊心”在作祟。

    谢利的妥协,让托尼窃喜地接下了这份工作。

    临出发前,他还拒绝搬运行李。

    总而言之,就是不当保姆,一定得“站着把钱挣了”。

    相比而言,谢利博士这边的规矩就复杂许多。

    第一,一定要用斯坦威钢琴演奏。

    第二,每天晚上要准备一瓶顺风威士忌。

    第三,不能在车里抽烟。

    气得托尼直接把妻子好心给谢利准备的三明治给吃了。

    在这一路上,冲突绝不仅仅是肤色,还包括贫穷和富有粗俗和高雅

    更有意思的是,社会上的一切刻板印象,在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中都被倒置过来。

    托尼质问谢利,作为音乐家怎么连玩儿爵士乐的同胞们都不认识?

    言下之意,这不是你们黑人才做的音乐吗?

    谢利得知托尼偷拿了路边礼品店的玉石,一丝不苟地叫他去物归原主。

    两个人关系的第一次破冰是在路过肯塔基州,KFC老爷爷的故乡。

    好奇宝宝一样的托尼,当然要去尝尝这里的炸鸡有什么独到的地方。

    坐在后座的谢利,可是每个细胞都在拒绝。

    谢利的反应,也是种族问题的延伸。

    在此之前,黑人被禁止豢养大型牲畜,鸡肉是唯一稳定的肉质来源。

    提到“鸡肉”,难免会和“奴役”、“压迫”这一类词语联想到一起。

    这些问题,也正是谢利一向竭力回避的。

    他用自己的生命构筑起一道堡垒,就是为了从尖锐的世界中将自己抽离,获得短暂的安息和麻痹。

    对此,托尼完全不在乎。

    他只知道,有好吃的东西要和朋友分享。

    他挑战着谢利博士的洁癖症,简单粗暴地把一块炸鸡丢了过来。

    当谢利被迫地咬上一口炸鸡的时候,一块坚冰悄然融化。

    托尼单纯为美食而高兴,谢利为自己能享受这样单纯的快乐而高兴。

    被“打开”的谢利,变得更加敏感,也更加愤怒。

    甚至有的时候,需要一些不一样的“陪伴”。

    在一个雨夜,所有的情绪爆发到极致

    傲慢的白人警察,要让他们在大雨中接受盘问。

    受不了羞辱的托尼,一拳打在了警察的鼻梁上。

    托了关系才被警察局释放的谢利,丢人又栽面。

    他指责托尼,为什么不能忍一忍?为了最后的一场表演。

    托尼还在嘴犟——

    “黑人才受委屈?我比你像黑人多了!”

    一向儒雅的谢利,终于被刺痛。

    显示表情失控,嘴唇翕动,话到嘴边却咽了回去;

    紧接着,狠狠地拍着座椅,夺车门而出。

    在雨中,他咆哮着——

    白人雇我给他们弹钢琴,只是因为那样会显得他们很有教养。一旦走下那个舞台,我又只是一个黑鬼。所以,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也不够男人,那就告诉我托尼,我到底是谁!?

    “不够黑”,缺失的是种族认同

    “不够白”,缺失的是社会认同

    “不够男人”,缺失的是性取向认同

    三句话步步推进,近乎抹灭了一个人存在的所有价值。

    如果我们只看到城堡的华美,却没看到王座的孤寂,这难道不是对一个生命最大的误解吗?

    谢利博士无疑是个战士。

    他一意孤行地来到南方,只是为这个世界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

    这样的人物,当然值得来自世界的温情和陪伴。

    真实生活中,谢利和托尼更是一生的挚友。

    这部片子并没有什么花哨的镜头和语言,静静地放在那里,就足够动人。

    为了这份动人,60岁的V叔增重20公斤去贴合人物原型。

    片子上映后,托尼的儿子都在说:“他简直太像我父亲了”。

    拿过小金人的马赫沙拉·阿里,为角色训练台词,训练钢琴,增重又减重。

    但当走进片场,他感觉之前的努力仿佛都不见了。

    只剩下虔诚,和祈祷。

    V叔在金球奖的颁奖台上说到——

    歧视会永远存在下去,尽管这样说会很丧,但我们每一代人都应该学习去摒弃自大。

    条姐相信,无论多少年过去,人们提到这部《绿皮书》,脑子里一定会想起这句话。

    好的喜剧,至少能在我们心里留下一句话吧。

    《绿皮书》将在3月1日登陆我们的国产院线。

    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这样的好作品,是我们的幸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000人打出满分,这部「奥斯卡最佳」终于能在国内看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bo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