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司来了一个女孩子,一开始我是通过窗户看到领导和她在班长办公室外面说话,当时以为是劳务公司的经理。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后,领导来询问我关于新员工的安全培训问题,我才正面看到她的样貌。个子不高,属于偏瘦些的,肤色暗黄。说实话,第一印象感觉她不适合我们的一线工作。不是说她做不了,只是应该是很难做的长久,因为她的体质不算好,也许意志和积极性应当不错,敢于来我们这样的机械加工车间应聘,并打算留下来,首先勇气可嘉,尤其是现在的90后姑娘。
通过她的印象,我想现在社会上还是有很多孩子是没有能够上好学,读好书的。想想过去,大多数的农村家庭本身条件就差,再加上子女多,义务教育还是收费的,多数家庭只能保证一个孩子上学。就那样,也不能保准这个上学的孩子能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所以那个时候出来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技校或职高的比较多,并且对单位的要求也非常低,当时感觉能找到一个大一点的厂就很满足了。女孩很多就直接找一个饭店或商场,男孩一般就跟着亲戚朋友一起搞装修,或着去学厨师、汽修学徒之类的工作。
到了现在的90后,多数父母都已经通过在外打工给家庭创造了一定的物质空间。没钱上学的情况基本上也没有了,家里也最多就两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就可能是独生子女了。所以这样一代的孩子出来找工作,标准就和以前不太一样了,首先家里不需要他们承担经济上的责任,能挣钱够自己花就行了,如果真的不够,想买什么大件的,还可以问父母要,父母大多都会答应的。这样的环境下,找工作基本上就是:条件好一些的孩子会找一些稳定、工作压力不大,收入差不多够花就行了;条件稍差一些,或者不愿意问家里伸手要的孩子就会找一些收入高一些、工作压力一般,每个月能挣到钱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再问家里要钱,看父母脸色了。总体上大多数都是不太考虑长远的发展,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环境。
这当中也会有一些真正通过上学努力,学到一些知识,取得了比较高一些的学历的,相对的就会起点要好很多,所以说,不能总有读书无用论的念头。读书是有用的,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掌握那有用的部分,并且很好的抓住机会去发挥出来。这可心归结到更关键,也是现在大家都意识到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未成年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信任的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无声无息的。意志力加上积极的思维方式在关键时刻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能使重大的事项发生转折,并带来不可能到可能。
这就是我们很多时候看到我们周边好一些出来的学生,并不是都有一个出色的发展,甚至有的毕业都2、3年了还在疲于解决温饱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有一方面是对父母的等、靠,一方面是自己缺乏主见,没有方向。同时也导致了现在很年轻人自己找不到对象,自己干着急,还不知道为什么,别人介绍的,不是你看不上我就是我看不你。有时候还会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年轻就是资本,或许还会拿一些成功的创业人士来帮衬自己,他们在我这个年龄还没有我这么好的条件呢。诚然如此,那不代表你还年轻,你还有资本。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通过一点一滴积累的,我们怎么可能知道每一个成功的人的每一个成功的关键点,是通过多少次的尝试与总结来实现的。人生的圆满是包含着得与失、成与败的共溶,而不是成功加成功就一定会成功的。
对于这些现象,如果能从自身开始寻找原因,再从家庭的角度去帮助其改变。做一份良好的职业规划,从个人、家庭的资源整合,创造一个积极的,可实现的阶段目标,认清人生道路中的每一个阶段所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和努力的目标,向着目标去努力。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或接近,慢慢懂得人生的一些道理,就像“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样。认识到再难的事也是有办法去实现的,再容易的事,也是需要自己的认真付出才能达成实现的。
-------------------------------------------------------------
第一次在简书发布文字,留个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