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试推行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中,总感觉有力无处使,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学习成绩的提高方面,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是自己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学习不够到位,还是在自己的操作中有失偏颇?认真思考和反省,是不是应该在学习共同体的校本化方面寻找路径。
一、“神似”与“形似”的问题。
齐白石先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操作模式,是佐藤学先生根据日本的学校和课堂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日本和中国的教育肯定是有共通之处,比如都是亚洲人、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都有学生和教师、都是课堂统一授课制,目标都是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这也是学习“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但是两个国家在政治体制、文化背景、教育体制、教师管理体制、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内容体系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在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把握学习共同体的思想精髓,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采取“拿来主义”,如果全部照搬照套,全盘模仿,那会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二、“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经过十年的新课程改革,在各种课改模式的浪潮推动下,各个学校或多或少的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我校在2010年开始,推行“三段四部五环节”的高效课堂,前几年又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革,推行“生本高效课堂”。应该说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不少的老师,学生中都已经刻下了一定的烙印。如果全盘否定和推翻生本高效课堂的模式,另辟曲径,开展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不少的老师和学生会产生抵触的心理。而实际上,两者是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全部学生发展、为了提高所有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学习共同体和生本高效课堂,都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只是两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一些方式方法,有不尽相同之处。两者完全可以进行互补,而不是相互的排斥。
三、“随机与”“组织”问题
在学习共同努力的操作过程当中,老师们经常反映,按照无阶层、无领导、随机组合的小组组织形式,小组之间经常出现这些问题:要好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交流时,讲闲话的多;同个小组,都是成绩差的,根本没办法开展交流讨论;学生人数不凑巧,安排了多于4人的小组;按照小组组合坐的方式,在非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学生不方便听课和练习等等。那么是否要完全照搬学习共同体的小组组织方式?在我们生本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中,采取的同组异质AABB组合的方式,也可以用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只是在教学提问中,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组员,要设计让后进学生发言的机会,要鼓励和等待后进学生的进步。也可以先安排小组的召集人,组织小组的讨论交流,随着同学们对交流合作习惯和熟练了,再取消召集人。
四、“三单”与“教辅”的问题
对于“三单”的设计,老师们有着不少的困惑,现在各学科,都有着不少的教辅材料,里面的内容,大部分很精彩,也安排了“预习练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这和“三单”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是全部使用教辅的这些练习,还是另起炉灶,重新设计呢?对于这些练习,也应该采取拿来主义,实行校本化,对于预习任务,主要是低阶的知识,可以使用教辅上的相关练习,但是,要加上对学生预习的指导要求。学习单,这是体现高阶思维,推进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在教辅资料中,比较难以找到,这就需要老师们自己进行设计,这个是难度最大的。对于学习单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深度的研读文本,研究教材,挖掘本课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基于学情、高于学情的问题。作业单,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更多的是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这可以精选教辅中的课后作业。
四、“点”与“面”问题
对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个艰难的、孤独的过程。而学习共同体的愿景,又是21世纪学校发展的必然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日本推行学习共同体,采取的是整个的学校集体行动。可以采取强制性的方式推行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和模式。而在我们学校如果采取这种方式,肯定会引起大部分教师的反对。就是不当面反对,也会在心里抵触。只有当老师们能看到了这种理念和模式,带来了成绩和变化才会接受的。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更为艰难。所以,推行学习共同体在学校中还是要采取由点到面的方式,动员部分年轻、有追求、有教育情怀的教师,组织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探讨、研究、总结、校本化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作为学校,对这种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要大力支持,可以通过项目式课题的形式,在教师培训、资金支持、评优评先、论文发表等方面进行倾斜。
我追求的教育理想:让所有人,因为受教育而成长;让所有人,因为受教育而幸福!我一直渴望和寻找有这么一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模式,能够真正实现我的教育梦!
学习共同体的理念,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学校教育应该具备“尊严、信赖、互惠、共享”的思想。他的核心诉求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求得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他追求质量与公平同在。也许这就是我所梦想的那条路!
期待学习共同体在我校开花结果!
(写于2019年11月14日,华南师大培训返程的动车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