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优秀文学殿堂
《善恶的彼岸》笔记——第二章自由的精神(2)

《善恶的彼岸》笔记——第二章自由的精神(2)

作者: 买烤鱼 | 来源:发表于2019-12-05 14:25 被阅读0次

    31

    人在年轻的时候,对人与事,他们总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并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愤怒与敬畏,这种为青春所特有的情感,非要把人或物歪曲捏造到能够自己大肆发泄的程度,青春本身便是某种伪造的、谎骗的东西。

    后来年轻的灵魂被巨大的失望折磨着,终于将信将疑地背叛了自己,不过依旧狂热而粗野。人通过不信任自己的感觉在惩罚自己,通过怀疑拷问自己的热情,因为他感觉到良知也是一种危险。尤其关键的是,人开始表示,原则立场是反对青春——十年之后,人们懂了,这一切也都还是——青春!

    体会:人是在成长,无论何时看十年前的自己,总觉得很幼稚愚蠢。这是我的感悟,尼采本意可能是一种讽刺。

    32

    前道德阶段:行为是否具有价值,一直按其后果推定,很少会去考虑行为本身,也很少去注意行为的动机。

    道德阶段:不再以后果,而是以动机,来决定一件行为的价值。从此迈出了自我认识的第一步。这带来了一种灾难性的新迷信,人们斩钉截铁地将行为的动机解释为出于一种意图的动机。人们相信意图的价值证明了行为的价值。意图变成了整个动机行为的前奏——道德。

    难道我们今天不应该认识到,通过人的再次自我反省和深化,再次下决心扭转和颠覆价值?至少在我们这些非道德主义者中,一种怀疑在涌动,恰恰那并非意图的东西构成了一件行为的价值。而其全部意图,能被看到的只是肤浅的表皮,这层表皮虽然透露了些什么,但却掩盖了更多的东西。

    克服道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道德的自我克服。

    体会:有点谱系学的味道,从历史角度。

    33

    为他人牺牲的献身感觉,整个自我放弃的舍己道德,对这些应当毫不留情的质问和批判。我们还是谨慎点儿吧!

    34

    谁要是让我们自己的思想,即精神,为这世界的虚假负责,谁又能担保他一直做的事情不会继续做下去呢?思想者的无辜有某种动人之处,但“直接的确定性”的信仰是一种道德上的幼稚。

    真理比表象更有价值,只不过是道德上的先见罢了,甚至是世界上被证明的最拙劣的一个假设。

    35

    他为行善而寻求真理,他肯定会一无所获。

    36

    倘若我们这个充斥着理念和激情的世界,没有其他真实的存在,除了我们的冲动这个现实之外。我讲的不是一种错觉,一种表象,而是一种位于我们情感的现实等级上的东西,一种更原初的情感世界形式,那里还包括万有的强大统一体,然后在有机联系的过程中,分叉衍生并向外扩张——是一种生命的前形式?

    我们是否真的承认意志的作用,是否相信意志的因果关系?我们必须尝试将意志的因果关系假定为唯一的因果关系。

    意志当然只能作用于意志,而不能作用于物质。

    简言之,必须敢于假设,凡是承认“作用”的地方意志都能对意志起作用。只要有某个力在起作用,就是意志力、意志作用。

    假设我们能将自己全部冲动生命解释为某种意志——权力意志——的基本形式,而向外扩张和分叉延伸。假设能将一切有机体功能,都回溯归因于这种权力意志,并在这种权力意志中找到解决生育和营养问题的答案,那人们便有理由将一切起作用的力明确地界定为权力意志。

    从内部来观察世界,从其智性特征,来定义和指称这个世界,它就是权力意志而非其他。

    体会:尼采提出权力意志的假设。

    智性特征:在康德看来,每个起作用的主体都有特征,也就是都有因果律。这种因果律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经验特征,它证明了主体是自然因果法则的现象。其二是智性特征,它决定了主体是行动的发起者,自身独立于时间条件。通过这一区分,康德试图证明自由和天性在原则上是一致的。

    38

    在新时代的所有光辉中,法国大革命过去了,那可怕的、凑近看就能发觉是纯属多余的闹剧。然而整个欧洲心醉神迷的高贵看客,从远处阐释这部闹剧是如此狂热掺入自己愤慨与激动。于是高贵的后世将会再度错误地理解这整个过去。——或者还不如这样说这些不是已经发生了吗?我们自己不就是所谓高贵的后世吗?只要我们理解了这些,那么不就恰恰是在当下——正在过去吗?

    体会:我们看过去的人或事,未来的人也会如此看当下的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恶的彼岸》笔记——第二章自由的精神(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gr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