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一揽阳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6-30 09:31 被阅读0次

    日醒新的一天开始了,迎着朝阳拥抱美好。

    我们生于物质丰富,信息快捷的多元化的时代中。每人每天的关注点或许都被外表所迷惑吸引了,认为自己生活的愉悦源自于物质的满足,成功的标志也是拥有更多的财富:房子、车子、金钱等。

    所以活着每日都在绞尽脑汁的去想如何获得更多的物质来体现自我的价值。

  从此特在意源自于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以影响自己的心情。久而久之,让自己活在别人的口中、眼中。再也没法体会到自己的感受。不知何时把自己搞丢了。

    可见没被人看见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为何社会发展到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和孩子都出现了职业枯竭或学习加枯竭。觉得工作或学习索然无味,毫无意义,觉得自己已经筋疲力尽,厌倦工作或学习,缺乏去上班或学习的动力。

    专业人士研究探索得出有两种原因,一是无助感,另一种是习惯化。无助感指一个人觉得自己丧失了对工作的掌控感,觉得老板、对手或其他外界因素控制了自己的工作进程和收益,所以失去工作动力。而习惯化是一人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最终厌倦。当人彻底失去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不被企业看见,沦为别人意志的执行者时,他便会失去热情和创造力。

    如我的孩子回到家,需要被看见,一进门就喊妈妈。只是我们许多妈妈忙于炒菜、做饭并没有回应我们的孩子。只是一句话打发了孩子,快洗手,准备吃饭了。关注点永远在事上,却忽略看见我们的孩子本人了。精神分析学派有句名言:"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西班牙有句诗:"死亡,即无回应之地。"就是说故意无视一个人,不给予他情感回应,就相当于把这人置身于绝境甚至死地。

  让我们学会看见,见天、见地、见众生……愿你、我的生活因看见而变得越来越美好。(2023、7、1)收获:1.只因看见,世界变得如此美好!2.我传达爱、真理和关怀。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gz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