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我特别喜欢的老师曾对我们说过:如果你将来不知道做什么,那就找一件你喜欢做的事,然后做到极致!
当时觉得这句话并没有什么,但是却深深地记住了。
1
毕业后我换了好几份工作,不知道是我太能折腾想要的太多,还是认知力实在有限,每次的选择都“不是那么正确”。
简单举个例子,我曾经干过一份没有底薪的工作,当时我也很犹豫,甚至怀疑是否是骗子公司。很多人都不看好让我不要去,但是我还是很坚定的去了,因为我觉得里面有我想要想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优秀的人值得我靠近和学习。
一个月后我还是辞职了。原因不是只有投入没有收获,更多地是我实在没有“销售”的潜质,但是当时我只是归因于内心并不承认这份产品。
这也直接导致我后一份工作的选择,最终也没能坚持多久。后来才发现,每一步路没有白走的,在认识自我,追求“真我”,遵循本心这条路上,我也是走得很艰难了。
我并没有后悔,最起码我很快地试错又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向,而且在公司认识的小伙伴我们搭档的一个月,每周一次的思维复盘,头脑风暴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我说的这个不是如何推销产品和成功励志学,而是帮我分析问题的同时,也是推翻旧有的思维模式,让我认识到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思维习惯。
这些小伙伴现在也有联系,并且那家公司领导,在我离职后也曾联系我给我提供其他的工作机会,这一点还是让我很开心。
折腾了两年,每次换工作我都认为已经“深思熟虑”,但每次还会遇到始料未及的问题,这让我有点挫败。
这个过程中有焦虑,有自我怀疑,也有疾病乱投医,都是靠自己不断地摸索、思考,复盘每一份工作,才慢慢发现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
2
与其找到一份不擅长的工作死磕,美其名曰锻炼自己,还不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做到极致,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我之前很容易陷入到一个思维误区,比如本来自己很排斥“销售”这件事,但是非常诡异的是自己毕业后每份工作都逃离不开销售。
我周边朋友说我很适合干销售,每份工作的领导也很看好我,而我自己内心虽然很排斥,但是却不断告诉自己“销售可以锻炼人”“销售工资高”“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如果我不干,就会觉得自己容易逃避,所以即使走,也是在我做好这份工作的前提下。
和自己死磕,这就导致很痛苦很焦虑,也觉得在工作上并没有做到很好,这样就更焦虑更痛苦了...
每次我思考特别多,特别焦虑时,总想起李商隐那句“锦瑟无端五十弦”。就会感叹,为什么偏偏是我呢?为什么自己无端端这么敏感呢?思考这么多呢?
矫情过后,立马就开始给自己洗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各种心理学理论给自己乱用一通,最后告诉自己:接纳。
还能怎么着?已经是这样了!干吧!
就这样胡乱整了一通之后,我慢慢定下了发展方向,干嘛要和自己不擅长的事过不去,做好擅长的事不是更能闪光吗?有了目标整个人就沉淀下来了,愿意去努力。
愿意让你付出努力的才是你内心真正喜爱的事,毫不费力完成一件事才是你擅长的事。
这里,擅长和喜欢不是一个概念。真喜欢和感兴趣也需要分辨。
关键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关于这一点我有些心得,后面有机会的话再专门写文章说这个,现在暂且不表。
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已经确立了人生目标,找到毕生事业的话,最起码大方向是有了,我也愿意为之努力,至于未来怎么发展,能发展到哪一步则是顺其自然。
3
为什么开篇会提到我老师说的那一句话呢?因为在我这几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坚定地认为:变化才是最大的不变。未来不会有什么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让自己有一项专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让自己拥有稳定生活的情绪和能力才是重要的。
手艺人、工匠精神、技术人员、专才....这样理解都可以。
职场发展到一定地步要到管理层,管理做久了要么去创业,要么被裁员!而且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未来中层管理者首先就是淘汰的那一批。
在分析了自己的能力和生涯发展及未来生活目标后,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也没有走管理层的优势,于是果断放弃了这条路。
如果你要走管理,就让自己做到顶尖的位置,如果没有天赋也没有那个能力,那就趁早打算,理财什么的多了解下,人到中年被裁员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转而在自己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上,找到一个可以进去的领域专业,慢慢将它做到极致。
不要谈模式,不要太浮躁,静下心来好好打磨自己,塑造自己的产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大IP,虽然刚开始很艰难,但是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方式可寻,坚持下去,就成了。
这些话给你们,也给我自己。
当然,你要没有什么事业心,随便过怎么过都是过,生活质量没要求,家里有矿的话,以上的话就当我白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