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同一件事,有人可以马上投入,而更多的人却做不到。
有一天,我意识到可以在电脑上边刷副本边看电影了,于是我再也没办法专心了。最初这提现了的科技进步,是一件好的事儿,节约了我们的时间,让人享受现代生活的优越,更接近幸福。但也似乎从那时起,我越来越不满足于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
在这个时代,时间和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利用每个碎片时间是人应具备的生存技能。可我们越来越不满足,我在大学时几乎做所有的事都是一心二用,跑步听歌边思考人生,游戏电影边挂网课,期末复习时不时想起周年庆的活动和每日签到。
相反的是,我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的时候,即使是在学习,我都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没有利用好时间。玩游戏带着罪恶感,学习时又忍不住想干点别的。其实这是焦虑过度的表现,那些一心二用的日子的确只是自我安慰,它并没有让时间更有价值,反而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一点一点地流失幸福感。
拿写作来说,我其实知道自己最好的状态是摒弃其他的声音于画面,静的环境里有利于书写创作。然而内心总有一个冲动:我就不能放点音乐吗?我可以把那部最爱的动漫放在旁边再享受一遍。很早以前我已经开始感觉到注意力越来越差了,也很巧,那是智能机刚刚开始起步的年代。我在不自觉中养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一个时间里不多做点事,就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我的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恐惧感,不同时做点别的,一个人的时候会觉得不够热闹。其实仔细想想,跑步的时候不听歌也可以很享受,工作的时候专注其中反而能打开枯燥的表面挖掘到深层次的乐趣,曾国藩说“读书不二”,哪一件事不是呢?
我试过看剧看一整天,上午还是很欢快,但到了下午,剧看得有些腻了,同时心中开始滋生出负罪感,可我还是不想关掉设备去做正事。为什么呢?为什么我明明知道只要自己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忍住不玩游戏,我就很有可能在可见的未来内上岸,坚持运动于规律作息,自己的皮肤身材就会越来越好,明明变得更优秀的方法你都知道,但你就是不想行动!
其实我们不做一件事不一定是自己不喜欢,而是为努力了一下却没看见回报而产生失落感进而不想再去努力(怕再次被失败和失落感伤害)。
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忘记得失,专注在事情本身。很多好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它们总是稳重、宁静而持续的,不用你熬夜工作到三点,不用你付出血的代价写出《史记》,但一定要你的毅力和自信。忘记得失是因为努力不会马上就有回报,只有毁灭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