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皇后来到静妃宫里,问及老皇上的身体时,静妃说,他需要听从太医吩咐吃药后马上休息,方才发挥出药物的最佳疗效。
事实哪能是这样呢?静妃的举动,是在为老皇上找台阶下,不想让皇后问他关于萧卿婚事时,老皇上处于尴尬的境地。想来之前一切都还正常的时候,他私下里答应皇后的提议,说是萧卿可以婚配她娘家侄女的事情。当时时机还没有成熟,没有同静妃和萧卿商量一下,静妃闻之却没有接话,可见静妃的确是有保留意见的呀!
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公开的商议,其他人也是不知道的。当时的萧卿还不是太子,也不是新皇,若公开时机还不成熟,当然就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就是萧卿和皇上否认那时的提议,也是有可能的哟,也不算违背当初的呀。现在看来,那件事的提议到现在已经可谓是此一时彼一时了。万一当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也只能认命了。
但是老皇后可不这么想呀,她肯定是不想要提前设计好的事情泡汤喽,这件事若是泡了汤,那简直等同于泡汤了她的富贵梦一样。大家都知道人一旦贪心了,就会欲壑难填。所以,皇后借力想要促成此事的心情,站在她的立场上是可以理解的。
她现在看朝廷都不关注萧卿的婚事,老皇上和静妃都不提,她就坐不住了,暂时撇开自己儿子不得选太子的恩怨不提,也得着急忙慌地跑来干涉新皇的选妃。这不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吗?也怪不得她这样做,基于她的性格特点来讲,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她不提,此时没人会提此事。
其实,就这件事前前后后来讲,她心里的确是没底儿的,也表明了她的不自信。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她生怕萧卿一旦提到自己的婚事,特别是太子妃的人选是她娘家侄女后,再否认了以前的私下提议。现在,萧卿无论以什么样的理由来拒绝这桩婚事,他也都是有权力这样做,而且完全有可能这样做啊。
不但是萧卿,就是静妃也有不同意的资本和权力了。当今,已不同于往日,现在的局势已属于渐渐地不利于她了,她必须明白的是,已不再属于她时代。说句无情的话,就是老皇上若是不提议她娘家侄女为萧卿妃子,那么事情肯定是朝不利于她娘家方向发展,断了她娘家出了两任皇后及享受不尽荣华富贵的春秋大梦之念想。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因此,她就借口想念静妃来静妃宫里看望静妃和皇上了。
老皇上面对老皇后的来者不善,心里自然多少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来,对于皇后此次来的目的,他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因为他对皇后非常了解,她是那种无事不登三宝殿,不达到目的就不轻易罢休的主儿。即便是当时她没有达成目的,后来还是会揪住这个事情不放,因为这事儿关系到她娘家及自己的切身利益。但凡关系到利益的事情,她要是不紧紧地抓住机会,那才不是皇后,也不是皇后的风格呢!
老皇上也明白,静妃考虑到他处于尴尬的境地,才要能拖一会儿就拖一会儿的,暂时不让皇后他俩见面。免得她抓住原来的提议不放,这样也免得老皇上面上尴尬,还可以给皇上一个清静,就编了个理由,打发皇后离开了。
这是静妃的智慧,也是权宜之计。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好准备。
其实静妃也不想萧卿为爱痛苦,不想孩儿最终爱而不得的结果。她看得出来,自己儿子确实是对小痴一心一意,心里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她的。最近几年里苦苦寻找小痴,也是儿子一腔孤勇地为当年的承诺买单,这是他想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她俩一个交代,也是为当年的诺言,争取一个兑现的机会。没想到,心里逐渐成熟的萧卿,不怕大海捞针一般的困难,竟然排除了万难之后得以找到。这也应了那句话:“有心人天不负”。
可见,萧卿确实已经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慢慢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男人了。这也是她这个母亲最为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地方,当然也是她所最为担心的地方。之前她就担心过,父子之间会因为婚配的选择对象不同,而产生意见分歧,会不会因此而闹僵。因为当时并没有征求萧卿本人的意见,和静妃的意见。
静妃猜测得一点儿都没有错,在儿子巡游多年不回来,一回来就激动的提及他找到小痴的经过,还有他俩的相认,并且承诺一定要娶小痴。为此父子俩意见不合,弄得第一次为婚事的选择对象就不欢而散。之后,萧卿再也没有提起过。她知道,儿子即便不提,心里也肯定在盘算着如何破局。因为她十分了解儿子的秉性,他是认准了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积攒实力地强大自我,直到时机成熟了就会行动。
关乎到儿子一生幸福的事情,他绝对是有权力为自己争取,甚至去决定的。哪怕真的否定了之前,老皇上与皇后合计好的人选,也是可以理解。谁规定了生在皇家,就一定必须得听从长辈的安排,哪怕是一辈子不会幸福的安排。谁规定了不能够自己决定终生大事,而非得做个傀儡皇子或者一个牵线木偶。没有人有权力决定别人的幸福的,就算是父母,祖父母也不行!
当事人的终身大事,也还得由当事人来商议,去决定,权衡利弊。静妃其实心里也赞同儿子的看法,做法。只是她迫于在儿子和父亲之间,不能够偏向于任何一方,不然自己也尴尬的。
现在,虽说儿子翅膀硬了,也日益强大起来,慢慢在朝堂上立住了脚跟儿,获得文武百官的认同。但是,这个婚配谁家姑娘为太子妃的问题,早晚是会被提上日程的。老皇上当初这样决定,也是因为生怕萧卿翅膀不硬,如果娶了小痴,儿子的背后就不能够获得多少实质性的支持。老王爷虽说带兵打仗多年,也属战功卓著。
但是随着岁月不饶人,他也是有些力不从心,特别受到女儿被陷害一事的打击后,精神头儿已远远不如当年。假如是萧卿娶了乌拉那拉氏家女儿,那么儿子背后支持力肯定要强一些的,且不说其他,毕竟背后还有皇后的嘛。皇上想得其实也是挺长远的,他心里头还是倾向于萧卿这个儿子当接班人。
他生怕萧卿的筹码不够,才想这个办法。正巧皇后当时也打好了自己的如意算盘,就算是做了个顺水人情,其实他当时也暗地里窃喜,正好助力自己解决了头疼事儿嘛!局已经布好了,谁料想自己倒是先倒下想让贤了,因为身体无缘无故地出了毛病也不争气,居然不得不提前退休休养。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往下发展,没有娶妻的萧卿就一路过关斩将,在一众皇子中间表现优秀,通过了太子考核,堪当大任。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太上皇也从背后推了萧卿一把。他直接联合老臣们,暗地里助力,把老皇上的后顾之忧也给解除了,看来老爷子是人老心不糊涂啊!看来,这也是天意啊,人算不如天算。看来,这小子福缘不浅,深得人心。国舅没能闹事闹出花样来,就足以证明,萧卿还算沉稳大气。看来,平时他小看了这个小子,原来萧卿竟然是这般的优秀。
这小子现在令老皇上欣慰,原来他有些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出现,虽有隐患但是暗地里有人助力,也都消除得干干净净。只是这小子是个情痴,对王爷家小痴太过痴情,这也不是好事。皇上哪能娶一个老婆,三宫六院七十二飞,除了正妻外,还有嫔妃那么多,如果萧卿独宠小痴,那么就会引起前朝失和。长期下去,还有可能造成朝堂不稳,后宫一地鸡毛。很有可能,王爷一家会成为众矢之的,这也不是好事。
这个,萧卿肯定不是很清楚。也怪不得他,这个孩子太痴情,人家小痴就不怎么样痴情对他,你看看他就不行。只要提及小痴来,萧卿就被迷得五迷三道的,被迷得可谓是不要不要的,头脑都昏聩。这样的一个女孩子,能够做一国之母吗?老皇上实在是担心得不得了,关于这件事。
后来,他把自己的担忧与静妃说了,静妃也是沉默无语。假如小痴不魅惑新皇,通情达理,处事沉稳,懂得国事为重,前朝为主的话,就不会祸乱后宫,堪称后宫的榜样,楷模。这样的良人,确实值得萧卿看重,当然也是皇家之幸事。否则,就没有这个资格当皇后。她不是一国之母的材料的话,就让她当个一般的妃子,不让她有皇后的位份也可以的呀!老皇上这样想,也说给静妃听了,静妃也表示赞同。
自从老皇上与萧卿因为婚事人选问题,闹不愉快以来,静妃就没有谈及此事。她就是生怕解不开这个结,父子俩心里就会生嫌隙。现在好了,事情往好的地方一点点去发展。静妃心里的担心也在一点点减少。等与萧卿谈谈后达成共识就好了,这样,眼下就得考察好小痴这一关尤其重要。萧卿的婚事大计,就这样在两人心里算是有个大概轮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