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太多人总想改变世界,改变别人,却不知最该改变的是自己。我们不断学习如何疗愈别人,却不知最该疗愈的人是我们自己。多少人,拿着评判的“屠刀”,不断向自己挥去。对自己都不温暖,又怎可能去温暖别的生命?我们永远无法给别人我们没有的东西。所以,请对自己温柔以待,回望曾走过的路,告诉自己,你已经做到了你的最好!”
“你积极做事,为了公司的事情,扭伤了脚。这只是事情的发生。这件事情深层次的照见究竟是什么?今天陈皓带来的那位老师说,骨头如此脆弱,是多么需要被爱的一个人。我才真正感触,你需要从心底疗愈自己。”
受伤后,别人一再表达和发送的信息。这是一个去年开始在修心的朋友,但凡身边的人身体或生活出现任何状况,无论任何原因,都归因于心理。
现在的心理学是不是都学得这样绝对和佛系了呀?感觉现在的心理学都被妖魔化了,看了些书就可以号称自己能理解你内心想什么了,感觉这分分钟能上电视台开个心理访谈类节目拯救心灵。
当我们发表任何看法的时候,其实都是一种评判。在生活中,心理咨询师首先是个人,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吃五谷也会生百病,也有烦恼苦闷,也有愤怒委屈。也会哭,也会笑,也会发臭脾气。朋友亲人一句“你还是咨询师呢,发这么大脾气”会把我堵得更心慌。就像“你还是学医的呢,怎么也会生病一样”。有时我们可能会做出大家都不敢做的事情来,说出大家都不敢说的话来,因为我们成长了,也会有觉察,也会有自省。拜托别把我神话,俺就是一平民!我们不是救世主,也不是全能,更不会把所有的疾病都总结为心理疾病,我们鼓励阳光,鼓励倾吐,鼓励积极,但是我们更鼓励客观和面对,和自己的好与不好都和平相处,和我们的身体和平相处。
大家津津乐道的吸引力法则。认为所有的好与不好,都是自己的意识吸引来的,生病、受伤也是。百度说,“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引导着宇宙中的每一样事物,也引导着我们的生活,这种能量就是——吸引力。
而与之相似的观点墨菲定律也如是说: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这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人类取得了对自然、对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胜利,并将不断扩大优势;我们不但飞上了天空,而且飞向太空……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是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总能找到一种办法或模式战而胜之。
“吸引力法则”作为一个正式的术语诞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背后的精神却存在于古老的印度人的信仰之中。随着印度教对通神学的影响,吸引力法则的概念逐渐出现在一些早期的有关通神学的文献中。吸引力法则显然激发了人们的无限希望,这符合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
现实证明,吸引力法则也有其局限和陷阱,很多人运用它可以完成一些小的目标,比如见到某个人,比如某一天休假,但试图利用它增加财富、摆脱贫穷、改变命运,却招致失败的结果。虽然不能断然否认吸引力的作用,但对大多数人而言,依靠吸引力,即强烈的愿望,很难达成人生目标。
而与之相辅相成的红浅学是人生的方法论,在其《能量决定命运》一书中,把能量上升为生命本质的高度,进而把能量作为决定命运,决定人们幸与不幸的关键因素,已经超越了心理或者信息范畴。
根据自然法则的第二定律《创造定律》,聚焦在你要的你会得到,聚焦在你不要的,你也会得到。这是因为,吸引定律是“包含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任何你所聚焦的都会被你的磁场包含进来。正所谓,同频共振,同质相吸。
聚焦会导致能量的启动,能量会导致你的感觉改变。聚焦在自己要的,你就会感觉到正面情绪;聚焦在自己不要的,你就会感觉到负面情绪。
所以,最后还是落到了是否为自己所喜悦身上。
如果所有的意外都是因为我们意念的吸引的话,那骨科病房的病人们又都是怎样吸引了同样的事情的呢?
而我更欣赏的是,不管发生了什么,去直面,勿抱怨,让自己接受并彼时彼境得到最好的解决后心安则身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