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到了一定的年岁,心中积聚了一定的东西,想把它写下来。最忆的还是孩提时代,快乐的童年!无忧无虑,天真可爱,爱学习,爱劳动!

文| 一方
图| 一方
父亲参过军,退伍后分配在兰溪汽车站工作。
每年暑假我们兄妹都会到兰溪去玩一段时间,父亲上班期间,我们兄妹就在房间里比赛下弹珠跳棋。那时候住的都是单位公房,一层大概有七、八户人家,房门都是大开的,不用锁门,相互照应,很是安全。大人下班回来,看我们玩得很开心,就表扬:兄妹俩真好!你们不会打架吗?我闪闪大眼睛,感觉大人的问题好奇怪,我们是哥哥妹妹,怎么会打架呢?摇摇头回答:不会呀。
兰溪游玩回来,除了写暑假作业,妈妈开始言传身教,另外给我布置小学生家庭作业:织毛衣,绣花,学缝纫,做点心。每做完一件事,母亲必表扬我做得好,比她做的都好,已经超过妈妈的手艺了!那时候信以为真,在母亲的一路赞扬声中自信成长。什么织毛衣,绣花,缝纫,做点心,现在可是什么都难不到我,儿时的基本功在,还得感谢母亲教育得法。
父亲每次从兰溪回来,都会带香蕉和杨梅等好吃的给我们。在那个年代,这些水果,农村小朋友可是见都没见过。爸爸很舍得为我们花钱,还会给我买皮鞋,买裙子。这些现在看来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衣着,那时在农村可真是罕见,穿到学校常常令同学们很是羡慕。
醉月园天井边放了一条石板凳。没事时,爸爸总喜欢坐到石凳子上,抱起我,父女俩额头对额头,不住的左右摇脑袋,爸爸一边绕口令,一边拉起我的小手,前后摇啊摇,还老是用胡子搓我的脸,痒痒的,我就“咯咯咯”笑个不停。

爸爸在部队学得一流开车技术和修理技术,融会贯通,几乎对家里任何家电、机器修理都很在行。那时缝纫机几乎是农村妇女的一个产业,也是妈妈的老行当,妈妈对我又严加管教,依晰记得,自从上了小学就叫我学缝纫。从缝制鞋垫开始到缝制衣服,缝针不知被我踏坏了多少,有几次踏反,不仅断了针,还把转带也踏断了。妈妈也不急,说有你爸在,就没问题。想想也是啊,村里别人家缝纫机坏了,可不都是叫爸爸帮忙修的。爸爸难得回家一趟,却是雷锋精神,帮这家修缝纫机,又帮那家修电视机,不收一分修理费,有时还倒贴材料费。妈妈有时也不免嘀咕,这人,为人民服务忙得连吃饭时间都顾不上。但事后人家一句:你们家的为人真是好啊。妈妈也就笑开了花,满脸的自豪感。
一次爸爸从城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是全村首台电视机。电视机的播放功能,一下子轰动了全村人。大家都跑来观看,开始母亲准备了一些板凳椅子,腾出一间房来给大家看,后来凳子不够用了,大家自带凳子来观看,再后来一间房,挤不下了,索性把电视机抬到外面,在两个天井和走廊上看。
再后来人越来越多,后面来的人根本看不到电视在播放什么了,闹哄哄一片。母亲说这样子没办法,开始实行买票观看,五分钱看一晚,让我当收银员。观看电视风波这才得以井然有序,一间房票日日爆满,直至村里陆陆续续有了电视机。

父亲退休后,回老家醉月园过起了农耕生活,倒也惬意,不知不觉已是80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除了机修电工活,种菜、手工活、木工活,父亲也都是无所不能。做的米糕木蒸具,木工师傅看了也惊叹自愧不如。你看,他种的菜,队列多少整齐!活脱脱,一个军人风范!而最可敬的还是父亲的为人,乡里乡亲,远近闻名,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会亏待任何人。父亲的为人则潜移默化一直影响着我们几个小孩:待人要真诚和善良,学会谦让和礼让,做人要大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