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乡絮事(5)-新县白云村

故乡絮事(5)-新县白云村

作者: 莆阳浮云游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7-17 18:07 被阅读0次

    白云村是涵江新县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新县镇有15个村:新县村、文笔村、张洋村、墘顶村、广宫村、巩溪村、上茅村、洋林村、仙安村、白云村、外坑村、泗洋村、大所村、大贤村和白鹤村。白云村位于新县镇南部,东与外坑村接壤;西与上茅交界;南同晏井村和水办村毗邻,北跟泗洋村相邻,距镇所在地大约13公里。白云村有5个自然村:桃源(张姓,庄姓),炉尾(马姓),会林(郑姓),牛目(李姓),安乐(黄姓)。

    白云村四面皆山。有个国营单位白云林场。白云国有林场建于1960年3月,建场的主要目的是绿化荒山荒地,充分发挥森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作用。

    白云村跟泗洋村交界处有一座名胜古迹--白云岩(菩萨宫),建于明末清初。宫殿坐西向东,天晴之时,面朝东海,但见潮起潮落,波光鳞鳞,置若仙境。背后高山矗立,松浪郁郁葱葱。左右两旁,遍是怪石。白云岩一年四季香客络绎不绝。

    白云岩为古兴化县新县境内士子读书朝拜圣地,以抽签灵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香客顶礼膜拜。白云村柯状元自然村的柯潜于明景泰二年(1451)高中状元后回乡省亲,为白云岩题撰“层峦耸翠白云绕,飞阁流丹沧海朝”的楹联,至今保存完好。对联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一联把白云岩地势险峻、视野开阔、群山环绕、白云纷飞的景致写活了,不愧是状元手笔。

    白云岩顶岩 白云岩香火鼎盛 五个自然村

    我母亲张姓,是独生女,为了香火延续,跟我父亲成家后做“两顾”。我小时候经常两边跑,干坏事被父亲毒打后也会偷跑去母亲那边,走路要一个小时。小一,小四,小五也是在白云小学读的。母亲所在的自然村叫桃车。我是极喜欢白云村这个名字,极富诗意。白云生处有人家。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大张厝厅堂 举人匾 我家的旧宅和旁边的书院 庄姓人家 村口的榕树茂盛依然 静谧的夜空才能成就流光飞舞

    前一段时间我想了解张姓的表德字,给前辈白云山人发了微信询问,多日后他给我回复了,并发来许多珍贵的材料,让我有机会比较彻底了解张姓家族。白云山人是书法大家,书法协会会员,行书极好。

    张祖怡先生亲笔信 张祖豪老师编撰的族谱 张祖豪老师编撰的族谱

    白云山人信中道:白云张氏清代雍正年间,从莆田江口东蔡迁入。先居安乐张山,随后迁至桃车坑边。入山始祖朝嵩公(号欲吾),这是第十一代人氏。朝嵩公育二儿,长子尧舒(缺嗣),次子尧珍育二儿,长子祥山改姓庄,次子天爵衍崑山公(第十四代)。遂后,育第十五代--即兆魁(长子)、兆琦(次子)、兆彩(三子)。这三兄弟即现桃车大房、二房、三房之别。张氏入莆至今繁衍二十六代,这代最大者已三岁。字号,可查自二十代起较为清晰。分别为“先”、“开”、“鸿”、“飞”、“凤”、“翔”……(待续)

    我母亲属大房这一支系。母亲的祖父名希廉,希廉有胞兄名梧桐。希廉育有二子,长子天珠,次子天祥。天珠是个盲人,家境贫寒,跟牛目的官牧做“两顾”。官牧就是我外婆,祖籍泗洋,嫁到牛目,丈夫去世后再嫁到桃车做”两顾”。天珠的弟弟天祥到厦门理发为生,后入赘到厦门人家。其父去世时回过一趟家,后失去联系。希廉的胞兄梧桐育有天凯一子。天凯育有金㮡,金滔和淑英。他们就是我母亲最亲近的堂亲。金㮡育有二子三女。金滔算入赘到牛目,不在族谱里面。我母亲育有三子四女,儿孙不断发枝散叶,至今已26人。

    叔公天凯种的兰花已经50多年了 叔公天凯种的兰花已经50多年了 白云特产

    我父亲的父母和母亲的父亲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所以我记忆中祖字辈只有我母亲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外婆。其实在老家是不分奶奶和外婆的,都是称呼阿嬷。

    阿嬷原是泗洋人,1901年出生,属牛,初嫁到牛目。丈夫早逝,没有儿女。后改嫁到白云张天珠家,也就是我外公家。我外公是失明之人。生活的困苦可想而知。他们只生育我母亲一人。老家注重祖先的香火。在阿嬷改嫁之前应该是答应继续供奉牛目的香火,所以过年的时候母亲一定会叫子女带上供品去牛目祭拜祖先的。我仅去祭拜过一次,结果在同学家喝得醉醺醺回来。

    记忆中的阿嬷只有忧愁,似乎从没见她开怀大笑过。母亲生了七个孩子,一个女儿从小送给别人家当童养媳。每个孩子都是阿嬷拉扯到大的。母亲是林场的工人,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在林场上班。林场的活儿都是苦活,一般人都是吃不了那样的苦,中途退出回家务农。母亲含辛茹苦,坚持下来了。一家老小就是靠着母亲一份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白天只有阿嬷在家照顾这些孩子。我二姐和我算是我父亲这边的。其实我在阿嬷这边的时间似乎更长,所以对阿嬷是深深的怀念。

    阿嬷似乎从来没照过相,我也只能依稀记着她的容貌。我从小就跟阿嬷一起睡。有一次煤油灯不小心烧了蚊帐,又烧了棉被,家里一下子变得更加困难,似乎政府还因此救济了我家。长年的粮食不够使得孩子都吃不饱饭。吃了上顿没下顿是经常的事。记得有一段时间,阿嫲带着我到田里去找包菜根。包菜通常是用砍的,包菜根人家不要,还留在田里。我们连根拔起,回家把根的外皮削掉,里面的菜心拿来充饥。以前农村每家每户都会养一两头猪。卖猪的钱是一年中重要的一项收入。记得有一年,我家的一头猪养得挺大的了,却不知为何死掉了。黄昏时分,阿嫲坐在大青石上没羞没臊地大声痛哭,哀叹时运不济,老天无眼。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是从小从阿嬷的哭天喊地中体会到的。

    阿嫲坐着痛哭的大青石

    当初前辈给我族谱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字迹很熟悉,却想不起来是谁的。周末跟家人提起族谱,我父亲说那是张祖豪老师的心血。张老师是我小四小五的语文老师,在教育同学的同时,非常懂得维护同学的自尊。有一次我和同学打架,张老师本来要我中午留下来教育一番,我说我得回去煮稀饭,还要喂卧病在床的外婆吃。他马上就同意了。还有一次我因为太饿了干了件蠢事,老师知道情况后,把我叫到阁楼的房间里,没有提到我干的蠢事,只把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在任何情况下要能抵抗住诱惑,不干蠢事。聪敏如我,我立马知道他要表达的意思,保证以后不会犯了。全校没有其他人知道我干了蠢事。这件事我记了一生,也感念他一生。我回去探亲,有时会去老师家,有时老师路过弟弟家会进来坐一会儿。大概是2011年,老师到我弟弟家跟我聊天。我问老师身体如何,老师说最近老是咳嗽,他有抽烟,因为咳嗽正常。那天还有几位老者也进来喝茶。我邀请他们到楼顶拍个合照,特别给老师拍了单人照。说来奇怪,后来看照片时发现他的单人照拍糊了。当年他确诊得了肺癌,没有支撑到一年就去世了,非常可惜。老师外形神似周恩来,我同学到我家玩见到老师,说这绝对是周恩来的特型演员。

    张老师退休后就开始修族谱。这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体力活和智力活。经过破.四.旧,留下来的历史文件非常少。他联系族人,到族人的祖坟去实地记录资料。祖坟的墓碑上通常都会写上家族关系,名字,表德字,号等等。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坟墓往往地点偏僻,人迹罕至,湮没在荒草之中,从体力上就是一个考验。从退休到去世的十年间,他完成了修族谱的工程,印了十本族谱交给各房收藏。我父亲说这是一件积功德的事情。村里人都很感激他。的确,见字如面,每当翻起族谱,后世人都会知道张老师这个人。

    在地图会看到柯状元这个地名。柯状元就是明朝的柯潜。白云地方的老人说为了安心读书,柯潜小时候被送到靠近会林的一个书院读书。少年时,不谙世事,连家门前的壶公山也未曾打个照面,“聪明花”未开,所以生性迟钝,久学不开窍,曾闹出“天”对“鸡屎”的笑话。他的塾师认为“孺子不可教”,坚决要辞馆离开。柯潜苦苦挽留,塾师看了,心中有所不忍,便对柯潜说:“我出个对子,你如果能对上,我就回去再教于你;倘若对不出,你就不必挽留了。”柯潜答应了。塾师见到一个年轻村妇挑着一担橄榄过来了,灵机一动,便出上题:“女子独行谁敢拦?”在迟疑间柯潜猛一抬头,忽然发现眼前的壶公山风光瑰丽,壮美多姿,发现门外的世界广阔无穷而前所未识,受此一激灵,如撞见了壶公山神,于是“聪明花”顿开,随口便对:“先生欲去我实留!”塾师听了拍手叫绝,欣喜万分。因为“敢拦”与“橄榄”、“实留”与“石榴”、“谁”与“随”、“我”与“挂”,在莆田方言音里是近似,在此都是词性活用,一语双关。面对前后判若两人的柯潜,塾师对柯潜说:“我回去再教你,但三年之内你必须心无旁骛、精心研读诗书”。三年过去了。有一次,柯潜送老师回家过春节,一路沿溪而行。这时,塾师诗兴正起,就出了一对子让柯潜对:“夕夜过汀溪,足踏满天星斗”。柯潜对道:“新春悬古图,手扶万里江山”。塾师听罢,更加高兴。知其已熟读四书五经,经纶满腹了。很快地,他在弱冠之年便中了秀才,英宗正统九年(1444)登举人第一名。

    我查了柯潜的传说,似乎没有在白云这个地方待过。文献提到状元柯潜小时候曾在凤山书院拜师就读。凤山书院肇建于宋神宗初年,明代重建。书院为莆仙建筑风格,红砖红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四方学子纷纷前来求学,勤心求学之风蔚然兴起。据林祖泉主编的《莆阳进士录》记载,自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至明崇祯十五年(1642),单柯山(今柯朱村)柯氏一族,就出了一名状元、十二名进士和三名特奏名进士、三名其他科进士。清朝初年,凤山书院厅内有一副著名楹联:“七世联登九进士,九州独占一状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絮事(5)-新县白云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iw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