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民国某年的清晨,一声枪响打破了乡村的宁静。陈某持枪进入凤眼陈A家时,陈A正要做早饭。陈A是单身汉,跟陈某其实还有点亲戚关系。陈某打死陈A之后,又急匆匆地赶往姚庐姚某家,又是一声枪响,姚某也当场毙命。陈A和姚某都是单身汉,本地话叫“野游公子,做天公”。平常手脚不太干净,在村里干点小偷小摸的活。陈某想为民除害,居然用枪解决了两个青年人。民国时期,天高皇帝远,陈某也没受到什么惩罚。在其后的日子里,陈某结婚,生了孩子都养不大就夭折了,只好从水办村收养了一个女孩。这女孩比我父亲小不了几岁,但其实跟我是同一辈分。女孩长大后,另一村的许哥到女孩家做两顾。夫妻生了两儿两女。村里有养童养媳的习俗,主要是怕自己的儿子娶不起老婆,提早预备着,也多一个劳动力。他家就养了一个童养媳,准备给大儿子做老婆。大儿子长大后一表人才,根本看不上这童养媳。婚姻在农村还得听父母的,何况他家也不富裕,娶一个老婆进来也不容易。父母就给他们操办婚礼。婚礼是举行过了,酒席也办了,就是不肯同房。过了不久,大儿子居然疯了。整天拿了凿子把村里山上的石头刻上他喜欢的字,偶尔也去田地里做些小偷小摸的活,最后病死家中。小时候特别怕见到他,不知道他会怎样对我。家里办家事,他会不请自来。村里一些人当面训斥他,他也没发作。童养媳从此没再嫁,一直在家侍奉公婆。后来公婆领养了一个女孩给童养媳,准备给她养老的,此乃后话。
再说许哥的小儿子。按两顾的约定,大儿子是照顾女方这边的,那小儿子就要去照顾许哥那边。农村有一种婚姻方式叫换亲,就是一家的妹妹或姐姐跟另一家的妹妹或姐姐互换,然后两家都成亲。许哥的小儿子就是这样回到许哥的老家顾祖的。婚后生了个男孩。可是小儿子不到五十岁就患癌去世。许哥一生都在做善事,他会正骨,会找中草药,一些疑难杂症,落枕啥的都找他治疗,分文不取。我亲眼目睹他给我邻居治落枕的神技。
女方这边眼看着大儿子没指望了,就让最小的女儿招了个女婿,叫做入赘。这女婿也是我认识的,是我母亲那个村的。我跟他弟弟关系还挺好。若干年后他们生了个女孩,现在也招了个女婿。
再说童养媳的养女。老家特别多的养女或者童养媳都来自长乐,本地话叫“长乐拐”,意思就是从长乐拐来的女孩,倒是直接坦荡,有些人家就直接把小名叫“长乐拐”,所以搞的一个村有许多女孩都叫“长乐拐”。为什么那么多女孩都来自长乐呢?据说长乐这个地方嫁女儿得给很多嫁妆,一般人家给不起,就把女孩送人了。其实这些女孩不一定都来自长乐,只是一种称呼而已。这童养媳的养女就来自长乐,小名也叫“长乐拐”。长大后嫁了个好男孩,自己也会做生意,也算是小富婆。据我父亲说其相貌在村里数一数二,为人极好,现在也把养母带在身边侍奉着。父亲说某年的春节在许哥的家里看到这养女,就给她2块压岁钱。这孩子回话说:我哪一年才能还得起呢?一般人收到压岁钱就说声谢谢,这个回答我觉得挺有水平,有感谢,又有层知恩图报的意思在里面。在这个年代,一个人的发迹可以非常之快,更印证了李白的“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农村里的一些家庭在某些时刻看似无比绝望,可就在绝望之间又暗藏着生命的无比坚韧,让一个家族能延续下去。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哪怕眼看着烟火将息,添一些柴火,又能有燎原之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