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就是一个材料汇编,准确地说,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材料库。它是集全国教研力量编写而成的权威读本,是很有价值的资料库。但这并不是说它都没有一点问题,没有完美的事,它也可能有瑕疵,对于瑕疵,我们可以指瑕,但是不要抱着找毛病的态度去专门挑课本的不是。课本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被批判、推翻的。因为没有任何人的力量或者某几个人的力量,可以编出比国家统一教材更好的教材了。
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使之成为“我的教材”。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增、补、改、换、调等操作。
我们可以通过某个内容进行哪个方面的教学?我们若想达成某个教与学的目的,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哪个内容?每个文本又可以设计出怎样不同方式的教与学呢?这都是用教材的体现,是对教材进行重新建设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对教材内容熟悉,需要明白编者的意图,这样才可以避免用错了教材的情况。我们可以借助专家讲座、报告、论文等形式来了解编者意图。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和建设的时候,往往都会掺杂个人的主观好恶,不是不允许,但是要明白这样的道理:你不喜欢的,不一定学生就不喜欢;你认为无趣的,不一定就对学生无用。所以对教材的再加工,一定要谨慎,不要太过肆意。
最开始加工教材的时候,可以步子小一点,比如:增加一个同主题的阅读材料,更换一篇更有时代气息的文章,调整一下课文的顺序等等,慢慢来做,熟悉了,建设的工作做起来才会更顺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