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羚羊峡谷Antelope canyon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最北部,距离小城佩吉page大约三十公里,亚利桑纳州和犹他州的边界,是北美印地安人最大部落纳瓦霍人的属地。 到达这里的方式除了开车还是开车,距离洛杉矶约八小时、盐湖城六小时、赌城四小时。这个外表看起来像个蛮荒之地,里面却别有洞天又令人惊艳的景点,吸引我们驱车狂奔千里,连夜进驻荒漠小镇。


羚羊峡是著名的狭缝型峡谷,穴内不可思议的柔美曲线,加上岩石本身含有的矿物质,在阳光的折射下,所呈现出来的橘黄红紫蓝等多种色彩,绚丽至极。峡谷中的光线完全是自然光,通过不同深度的红色岩层缝隙的折射射入洞内,因光线时刻在变化,一年四季,甚至每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同,置身其中,就如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魔幻世界,令人终身难忘。
这里过去是野羚羊的栖息处,因峡谷内常有羚羊出没而得名。狭缝型的峡谷总长约400多米,谷顶两侧的距离很窄,但由谷顶到谷底的垂直距离却高达十数米。峡谷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也就是上、下羚羊峡谷。上峡谷壮观有气势,被称为“大水穿透岩石的裂纹”;下峡谷曲径通幽,被形容成“酒瓶的塞钻螺旋”,形象生动。
我们千里迢迢才来到这个蛮荒之地,自然是珍视地上、下峡谷都要玩。两个峡谷所呈现的色调和氛围完全不一样,都非常值得一看。

羚羊峡谷隶属于印地安保护区,因此不能自行参观,必须由印第安导游带领进去。上羚羊山谷会有高大的皮卡接驳车(一路上颠簸严重,而且风沙极大)接送到峡谷内(约二十分钟的车程),而下羚羊峡谷的集合地点则在入口旁边,同样由专人步行引领进入。这不仅是为了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更是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峡谷天气变化莫测,此时上方阳光灿烂,但彼时一场暴雨骤然降临,狭窄的天堂瞬间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绝无逃生可能的地狱。据说曾有欧洲游客在峡谷内遇难。
参团形式有普通团和摄影团两种。如果参加普通团,要准备相机、手机、走路舒服的鞋子(尤其是下羚羊峡谷)但禁止携带自拍神器。
若参加摄影团,则必须携带脚架和一台货真价实的单镜头相机(如果只带手机相机的话,则会被换到普通团),相机包也建议越小越好,以携带方便为主,同时因为峡谷内灰尘颇多,建议也给相机多加个防尘套。

峡谷内红砂岩被山洪冲刷得如同梦幻世界,扭曲翻腾,千回百转,如凝固的雕塑,布满了静美、华丽、细腻的纹理,镌刻着激荡的时光和岁月。光线从峡谷上缘进入,在谷壁表面造成许多反光,光影辉映,迷幻飞舞。
这奇幻的光影大片完全依靠天然光线,夏天的光线较强,拍出的色彩较鲜艳,同时也更有可能拍到光束照。以季节来说,夏天>春天>秋天>冬天。一天以内,越接近中午的时间越好。费用尤其以11:30-12:00am那一团的价格最贵(但是坦白来说,如果想要拍出好的照片,timing超级重要)。冬季的时候虽说色彩没那么鲜艳,但往往有折扣价。
现在羚羊峡谷是纳瓦霍原住民保留区内的主要观光收入来源,除了观光客外,还有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摄影玩家,在狭窄峡谷中要拍出良好的摄影作品相当困难,由于光线只从峡谷上缘进入且谷壁表面不平整,造成许多光线交杂,有时细心调整所拍摄出来的作品,还不如随手捕捉的光影迷人。


爬出峡谷之后,探头只见周围一片荒芜的原野,干旱的红土,犹如火星土地一般寂寞,几乎没有动物生命的痕迹。这片谓之印第安保护地,其实是一片辽阔的不毛之地,除了一些灌木和仙人掌,满目苍凉。烈日灼灼,风沙迷眼,连苍蝇都想找个地方躲开。真不知道印第安人从水草充足富饶的东部迁徙到这样的地方,是如何适应的。

在佩吉就餐小歇的时候,遇到几位印第安人,长得黝黑、健康、憨厚,也许是同样的亚洲血缘,印第安人对我们来说有着特别的亲切感,但当时还是不敢贸然上前攀谈,只是互相不好意思地笑笑,点头致意即止。
虽然这里是印第安人的最大保留区,但作为文明的代价,印第安文化其实已经逐渐的消亡。年轻人生命力相对顽强,他们努力改变自己,出去适应白人文化;而那些留在保留地的,只能从事旅游业,像这样导游的工作和饰物小店,也算是保护和弘扬了印第安文化的一种无奈之举。他们再也不能像父辈一样,骑马打猎过游牧生活,失去了自由和梦想。
自远古时期就居住在北美地区的印地安人,靠着打猎和捕鱼维生,他们是这里的原住民,后来,欧洲的白人移民到此,白人对印第安人进行了长期的掠夺和残酷的杀戮。当大多数印第安人被驱赶到西部之后,当最后一场战争接近尾声时,新建的联邦政府开始以“仁慈”的面貌“购买”印第安人的土地。
1854年,西北地区六个印第安部落的酋长西雅图,为了保护自己部落的子民,被迫接受联邦政府的提议,不发动战争以反抗在力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政府,接受白人的不平等条约。
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天鹅临终之歌”,讲述了一个民族的救世之梦和它最终被粉碎和遗忘的命运。
他说:“你怎能把天空、大地的温馨买下?我们不懂。若空气失去了新鲜,流水失去了晶莹,你还能把它买下?我们红人,视大地每一方土地为圣洁。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每一根晶亮的松板,每一片沙滩,每一撮幽林里的气息,每一种引人自省、鸣叫的昆虫都是神圣的。树液的芳香在林中穿越,也渗透了红人自亘古以来的记忆。”
他说:“好吧!我们会离开。因为印地安人试过一切办法,他们奋战过,他们躲避过,最后只剩下两条路:不是去死,就是搬到保留区去。”“要我离开,我对华盛顿的大首领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白人能像我们一样的对待这块土地上的空气、动物、植物,待它们如同亲兄弟一般,把它们当作一家人。”
他要我们谨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们如何对待环境和其中的生命,最后都将变成人类自己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