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
我记得是中考那一年,国家将八年抗战改成了十四年抗战。
还上了热搜头条,我曾看过官微下面的几条评论,其中有一条最令我动容。
他说:“哭了,感动,感谢国家从未忘记过东北人民那段艰辛的历史。”
当然没有忘记,我们记得所以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自由而浴血奋战的英雄。
九一八事变学这段历史的时候,对一个人印象颇深。
“北赵南杨”,赵是赵尚志,杨是杨靖宇。
相信很多人对他的故事耳熟能详。
大雪纷飞,朔风凛冽,在那片没有尽头的东北密林里寒冷着,饥饿着,忍受着煎熬的同时,还要与敌人周旋。
他说:“中国人都投降了,还会有中国吗?”
在他不幸壮烈牺牲后,敌人剖开了他的胃,里面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棉絮。
今人看到的不过是史书上一段冰冷的文字,然而风云变幻沧桑却抵挡不住经历史沉淀后的烈士热血。
想象一下,那是多么艰难,又是多么坚定。
黑土变成血土,需要非常人的勇气啊。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赵一曼女士。
我记得那篇高考阅读,也曾反复读过几遍,尤其是赵一曼女士写给自己儿子的信。
有一回读到“儿啊”这两个字眼时,突然一股热流涌上心头。
我想:她也很无奈啊。她真的很爱自己的儿子,但真的真的也很爱自己的国家。于是在生死决绝之际,唯此二者,仍是牵挂。
还有淞沪会战的谢晋元团长,始终记得那铿锵有力的字眼:“余一枪一弹,誓与倭寇周旋到底!”
淞沪会战最最不能忘记的是南京大屠杀。
淮河两岸血成海,金陵百里无人烟。
乌云密布的天空应当听得到来自人间炼狱的哭喊,三十万同胞的痛彻心扉穿越八十三年至今仍然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一道血痕。
不管某些极端分子怎么否定,事实就是事实,就像某个故事里说到,当你把钉子从墙里拔出来时,墙早已千疮百孔,伤害是不容质疑的。
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珍爱和平,而珍爱和平亦是不想历史重演。
南京大屠杀宛平的枪声走远了,卢沟桥的炮火消散了,后人却始终铭记。
2015年九三大阅兵,威武雄壮之师,富强民主之族,繁华昌盛之国。
浩瀚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祖国和他的子民用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向那些回归大地怀抱的英雄们诉说:
很幸福,也很怀念你们。
如果没走远,请你们回来看看这一场盛世浩大吧。
阅兵他们说:从来没舍得走远,一直温柔地看着你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