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宋濂。
生于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卒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享年72岁。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
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浙东四先生”。
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据明代佚名氏所撰《国初礼贤录》下所载:“上(即朱元璋)尝曰:‘朕以布衣为天子,卿亦起草莱到列从,为开国文臣之首。俾世世与国同休,不亦美乎?’”】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除授翰林院学士,故亦称“宋学士”。
明武宗(朱厚照)朝(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追谥“文宪”,故又称“宋文宪”。
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见《明史·宋濂传》)。
明太祖洪武时期,宋濂因为文才学问优长,很受朱元璋的器重。其时,文学侍从之臣当中,朱元璋礼待有加、恩遇优渥者,宋濂可谓为时最久。
大明开国之后,功臣勋旧,遭受猜忌狐疑,被残杀者几乎殆尽;文学侍从,因为一言不合,被问罪处死者多有其人。
在朱元璋的治下,宋濂后来能够以年老致仕,暂时全身而退,他也算是一时幸运之人。
退休回乡之后,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宋濂仍然需要心在庙堂之上。每年,圣天子万寿节,宋濂都会来到京师,恭祝皇帝万寿无疆。其间,朱元璋对待老臣也还客气。宋濂进京,朝廷赐宴,朱元璋会御驾亲临,与宋濂共餐同饮。
此种恩情礼数、这般君臣和谐,真是羡煞旁人。
话说,有一年万寿节【皇帝诞辰称万寿节,取万寿无疆之义,是全国性节日。】,宋濂又至京师,向朱元璋祝寿。
某天,朱元璋兴致很好,命宋濂陪自己同登文楼【据载,元代皇宫内的钟楼别名文楼,不知彼文楼是否就是此文楼?】。
那文楼,高峻挺拔、阶梯陡峭。
登楼期间,宋濂年迈,一不小心,失足摔了一跤。
朱元璋见状,随口说道:
“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可以不用再来了!”
宋濂听言,稽首谢恩。
或许,在宋濂的心中,原本以为,自此以后,便可以不入朝堂,逍遥江湖。
谁知,因为朱元璋随口的这句言语,此后,却种下了一场灾忧。
第二年万寿节前,还有好几日,朱元璋就问左右侍从道:
“宋先生来京师了没有?”
大概,朱元璋已经忘记了此前随口所说、宋濂可以不再进京拜贺的话语。
等了几日,还没有宋濂进京的消息,朱元璋对身边的人说:
“宋先生是不是遇到大风,阻碍了行程?”
于是,他就命人前往江口查看。
查看的人回来,说是并无宋濂的踪影。
随后,朱元璋又说:
“宋先生是不是身体不适,患了疾病?”
于是,他又差遣使者,前往宋濂家中探视。
使者到达宋家之后,看到宋濂正与乡人一起,聚会宴饮,赋诗吟咏。
使者回朝复命,将在宋家所见,照实上禀皇帝。
朱元璋听言,大怒不已,他下令,立即将宋濂就地斩杀于家乡。
随即,朱元璋入宫。
入宫之后,到了皇帝吃饭的时间。于是,孝慈高皇后马氏命令左右侍从,安排蔬食素菜,摆放在朱元璋的旁边,恭请陛下用膳。
朱元璋看见饭食之后,问马氏道:
“皇后啊,这是什么情况啊?为何今日安排的是蔬食素菜?”
马皇后回答道:
“听闻圣上今天赐宋先生一死,所以,臣妾就安排了蔬食素菜,以成就宋先生在阴间的福报。”
朱元璋听马氏这么一说,忽然感悟。他立即起身,命令使者骑乘驾前的双马,飞驰前往,赦免宋濂的死罪。
当时,朱元璋还说:
“宋先生罪不至死。”
也是宋濂命不该绝,朱元璋先前派出斩杀宋濂的使者,在钱塘江遇风受阻,稍稍耽搁了行程,这时间才得以拖延。
等到后面的使者达到宋濂的家乡时,宋濂已经被捆绑至闹市,等待令下行刑了。
后面的使者到达之后,马上宣诏。
这样,宋濂才被赦免,得以活命逃生。
一劫已躲,又遭一难。
后来,宋濂的孙子孙慎被牵扯进丞相胡惟庸一案,宋濂一家遇祸。
结果,宋慎与宋濂次子宋璲都犯法获罪,被处以死刑。
随即,宋濂也被押解到了京师,朱元璋打算也处死他。
这一次,又是马皇后施以援手。
马氏对朱元璋说道:
“乡下种田人给孩子请个先生,尚且能够做到有始有终,宋濂曾教导太子及诸位皇子,难道他就没有半点师傅的恩情了吗?况且宋慎的案子,事发在京师,宋濂远居在家,他肯定不知道其间的情由。”
朱元璋听了马氏之劝,这样,宋濂才又免得一死。
死罪虽免,活罪难饶。
此后,宋濂还是被朝廷处罚,流放到四川茂州(今属四川阿坝)安置。
当日,流放中,宋濂在一寺庙憩息。
这庙中有一老衲,是个高僧。
其间,宋濂与高僧言语曾及:
“我曾听闻,佛教的典籍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我平生所为而言,我自觉问心无愧,可是,为什么到老来我会落得如此的境地?”
高僧回答道:
“先生曾在已经灭亡的蒙元朝廷做过官吗?”
宋濂回答说是:
“曾经当过编修。”【据载: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因危素等举荐,顺帝召宋濂为翰林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
高僧默然。
后来,宋濂就上吊自杀了。
笔记轶闻,或可备一说。
关于宋濂,可参看《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宋濂传》、明·徐紘《明名臣琬琰录》卷八《学士承旨潜溪宋公行状》(郑楷)。
本文参考资料:
明·王鏊《王文恪公筆記·宋学士》
(全文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