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晚唐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都说曹子建才高八斗,文思敏捷,能七步而成诗。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也有“温八叉”之雅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是从《花间集》里认识温庭筠的。诗人身份之先,词人的他已深入我心。他的词作,篇章精美旖旎,辞藻秾丽婉约,把红粉佳人之心思情态描摹得细腻绝伦,可谓“香艳”。但他的诗,却清新疏雅。如这首《商山早行》。
黎明的微光初见,启程的铃铎声令人五味杂陈,一声又一声散落心头,碎成一地黯然的心绪。“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路途迢迢,思忆遥遥,渐行渐远的故乡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牵连,那样杂乱无章横亘心头,侵染着这孤独的行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开头两句,便笼罩着清冷寂寥。“早行”的情状,场面如见。
一声雄鸡唱晓,东方既白,掀开了又一天奔波的帷幕。一弯晓月斜挂,恰如天空孤独的眉眼,困倦而清冷的月色迷蒙,掩盖了茅草店昨夜曾有的一丝温情。日夜兼程的羁旅之苦,早已化成心底微弱的一声叹息。诗人“早行”,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木板桥上,清霜早已被行人踏破,痕迹斑斑。此情此景,读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竟不由得痴了。汉字的魅力在中国古典诗歌里真是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十个字,十个名词,六组事物,简直是一幅绝妙的写意画面,充满了古典诗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审美。
在这样一个清寒阵阵袭人的黎明,一个赶路的人儿转眼四顾,是“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的两幅画面。山路落满了槲叶,素雅的枳花开满了驿站的泥墙,明艳照人。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了,万物复苏,但心情却没有复苏。是“叶落”与“花明”的强烈对照吗?还是昨夜入梦的故乡?依稀记起了昨夜的梦,记起那一湾回暖的池塘水,那一池自得其乐的凫雁,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恍如隔世般,如此真实却又虚幻得难以捉摸。是了,“离人心上秋”!隔着文字的淡雅清芬,我的心底也不禁涌起了秋天般的哀伤与惆怅。
歌声绝妙,有“绕梁三日”的典故。而我相信,绝妙的文字也能散发独特的气息,余韵不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