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三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的脑海猛然想起肖老师的镜头,还好,正好是周末,我捧起《一颗小桃树》读啊读啊,直读到夜深人静。我试着从很多个角度来切入,又总觉得都不新颖,包括肖老师说的从旁注开始,也包括从爷爷开始,终于在靠近午夜12点的时候,我发现了文中对小桃树的称呼除了“我的小桃树”外,还有29个“它”,5个“你”,和那至真至纯的“我亲爱的”,这是不是可以当作一个入口呢?
第二天,从这样的称谓里探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推进,匆匆写就了2392个字,这一天是3月31号,截稿的前一天。
感恩《语文学习》杂志的镜头,感恩肖老师。
贴如下:
“它”“你”“我亲爱的”
——从对“小桃树”的称谓中体悟情感的推进
文/陈海波
师:情感是人心里的内在感受,它往往是下意识里心中的真情流露,情感的不同称谓也会不同。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是不断推进的,所以对小桃树每个阶段的称呼也是不同的。请大家找出“我”对小桃树的称谓并体悟“我”的情感。
生:文章的前部分称呼小桃树为“它”。因为在转述小桃树的故事嘛,所以多次使用“它”来代指小桃树。
师:嗯,多次是多少次?
生:数一数足足有29次。
师:我们来看看,这么多次的“它”表示的感情都一样吗?我们一起结合语句体会一下。
生:“是我太爱怜它了吗?”“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这是文章的开篇,作者只是从记忆里拎出小桃树,以一种特别平静的心情,准备表达对小桃树“忏悔”“安慰”的情感,小桃树就是一种物嘛,所以自然而然的就用“它”来替代了。
师:说的好。这时候作者想为小桃树写点什么还没开始呢,情感还没有铺开。接着往下说。
生:第2段中的“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
师:好的,谁能说一下,这里作者对“它”有着怎样的情感?
生:小桃树瘦弱不堪,经不起春天的一场风雨,作者伫坐窗前,看着小桃树遭遇的风雨磨难,由衷的心疼。
师:所以,正是这样的心疼唤起了“我”对小桃树的回忆。
生:从第3段话开始,作者追忆小桃树的由来,奶奶从集市给我们带来的桃子,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而我无论如何都不能安睡,但又不甘心,于是,我把核桃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这里的“桃核”是一个梦,是希望,这里的“它”从此和“我”有关。
师:“我”的梦从这里开始了。
生: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样的桃树没出息,可是我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这里虽然也用“它”来称呼小桃树,但在“我”的心里,小桃树已经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了,“它”的身上寄寓着我的梦想,“它”带给我惊奇,带给我欣喜。
生:因为它长得不是地方,谁也再不理会,都关注爷爷的那些盆景。可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它长得很慢,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十分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桃树在无人注视下长大,越长大,“我”越是看到了自己的那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我的,尽管我还称呼小桃树为“它”,但“它”此时已变为我的动力,因为“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师:到这儿,“我”和小桃树的情感显然推进了一层,“它”不仅是一棵小桃树,更是“我”的梦想,从情感上说,“我”和“它”是一起朝前生长的。
生:后来“我”到城里上学了,在现实中遭遇了变故,脾性也一天天坏了,常常一个人发呆。这时,奶奶去世了,我赶回家,可是奶奶已经下葬了。天黑时看到了久违的小桃树,它竟然还在长着,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它是怎么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盆早已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小桃树被猪拱折过,要不早就开花了。他们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可是奶奶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回忆走到这里,小桃树的生长震撼到了“我”,尤其是奶奶帮“我”护着照顾小桃树,让“我”备受感动,也越发对奶奶感到思念和愧疚。此时,“我”知道了“它”的成长是奶奶的爱换来的。
师:奶奶护着照顾小桃树,意在什么?
生:奶奶在守护着“我”的梦想。
师:是的,奶奶对小桃树的爱就是对“我”的爱。此时的小桃树不仅仅是小桃树了,它的身上有奶奶的影子,有奶奶的爱。
生:后来,小桃树开花了,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从未有一只蝴蝶飞过它。现在又被这春雨打击,谁知它这么命薄。但“我”的小桃树千百次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这副景象带给我颤抖,那花儿仿佛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这时“我”从小桃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有着小桃树一样的孤独和遭遇,同时,小桃树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唤醒了“我”,“我”也应该像小桃树一样在生活的遭遇里依然努力去开自己的花儿,结自己的果儿。
师:说的真好。这时,小桃树和“我”已经合二为一了,在物我相融的境界里,爱把奶奶、小桃树和“我”紧紧地深深地黏合在一起。所以,后来,“我”怎样称呼小桃树的?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师:作者把对小桃树的称呼由“它”变成了“你”,变成了“我亲爱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前面部分,作者在向别人讲述小桃树的故事,所以用“它”,讲着讲着,作者陷入回忆的情感中越来越深,小桃树不仅是我儿时的梦,也饱含着奶奶的爱,小桃树的成长历程让“我”看到了自己,小桃树的遭遇就是“我”的遭遇,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可是“我”需要小桃树身上那种执着地追求幸福追求梦想的精神,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和小桃树对话,就像是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对话,称之为“你”,称之为“亲爱的”。
生:小桃树在风雨飘摇里的那朵花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带给“我”对未来梦想的希望,所以,这时的小桃树是“我”最挚爱的生命和力量,赋予“我”太多太多的感慨和寄托。
师:大家分析的很好。理解了作者对小桃树不同的称谓,也就体悟到了作者对小桃树不断推进的情感。其实,我们在上面已经分析了文中多次出现的“我的小桃树”称谓,也正是作者在执着地表达对小桃树那份难以割舍的真情。“我的小桃树”,无论是“它”,还是“你”,“我亲爱的”,“你”是“我”的梦的精灵。
肖老师评:
陈海波老师的镜头就是对这篇散文称呼的整体聚焦,重锤敲击。陈老师引导学生找出了这篇散文中的几个称呼,即“它”“你”“我亲爱的”。在我看来,这几个称呼背后的情感串起来,就是这篇散文的情感线索,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得以以己之心体察作者之心。我们读到了“小桃树”是怎么样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物我交融的;又是怎么样把“小桃树”当做知心的“你”,倾心交流的;又是怎么样把“小桃树”当做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亲爱的”,一起走过风雨人生的。一个个称呼,让教学纲举目张,散文的“散”,一下子凝聚而清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