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想法
【漫谈】河南麦子·忆饥荒事

【漫谈】河南麦子·忆饥荒事

作者: 漫谈自留地 | 来源:发表于2023-05-29 17:50 被阅读0次

    漫谈 自留地      故事、音乐和我们的生活。

    前两日从母亲电话中得知麦子因为连天阴雨而变黑时,我并未意识到什么,直到第二天看到新闻热搜榜,才意识到小麦遭遇了几乎等同于毁灭性的损坏——

    “驻马店老农哭诉他的600亩小麦损失惨重”;

    再到后来的“南阳唐河收割机无法下高速”;

    “河南下拨2亿用于小麦烘干”

    “郑州对误入市区收割机一律不处罚”

    ……

    在互联网全体网友的监管下,各处都是求生欲满满,也是好事。虽不知道多少政策可以落到实处,但是期望有点用。

    损失的钱财可以衡量,钱财散尽,他处可以再挣来,但是粮食就是粮食,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错过了这一季,麦子却是再也无法补种、收割。

    粮食一旦缺失,势必会引起惶恐。尽管我们已经进入工业化社会有些年头,但还有多少人保留着农耕时代的心态,包括我。

    也许正因为时代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国内存粮充足,粮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粮食依旧拥有无法撼动的首要地位,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粮食都是社会发展的最最根本的根基。

    回头再看这些年看过的书,远的时间不说,就说军阀混乱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时期,发生了多少人间惨剧,在莫言《丰富肥臀》、严歌苓《陆犯焉识》、杨显惠《夹边沟纪实》、路遥《平凡的世界》等数不胜数的著作中,都曾讲述过粮食极度匮乏时期发生的悲剧或者关于饥饿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我一直无法忘怀:

    一家几口人,已经很久很久(可能很多天也可能是数月)没有吃过大米了,不是大米干饭,是大米稀饭都没有喝过。

    这日母亲弄来一小把大米,迫不及待的给孩子们熬大米稀汤水,有一个孩子真的饿红了眼,母亲刚盛出的滚烫稀米汤,孩子顾忌不上滚烫的温度,端起汤就喝,结果活活烫死了。

    就在他即将喝上大米粥的前一刻,因为太饿了,被烫死了。

    现在网友总在穷的时候戏称:穷的快吃土了。确实,在历史上,也就几十年前吧,人们确实因为饥荒争先抢食“观音土”。

    引用百科一段描述:“在旧社会和三年困难时期,穷人在青黄不接时或灾荒年间,常常靠吃观音土活命;这种土可充饥,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吃了以后腹胀,难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尽管不会饿肚子,但由于没有营养,人还是要死。饥荒年代因吃观音土腹胀如鼓,无法排便,活活憋死不计其数。

    ”无法排便时,家人相互帮助想办法掏出来。

    很不堪,人在饥荒之年,是没有尊严和体面的。饥饿面前,又有多少女人因为食物而无奈放弃了贞洁,或因为自己,或因为家人。

    早些年看过一个日本动漫《萤火虫之墓》,“在二战期间的神户,父亲身为军官战死战场,母亲在空袭中不幸去世,哥哥清太带着年仅四岁的妹妹节子寄人篱下,在战争时代,自保成了唯一的方法,被亲戚唾弃,被迫远离人们,找到一个藏身的洞穴并在此生活了下来,但是年龄的局限性使之无法谋生,最终走向死亡的故事。”

    在郁郁葱葱的季节,年龄小无法谋生、生病、饥饿,最终导致兄妹去走向死亡。动漫世界,终究不现实。当时我看时,心想,这样郁郁葱葱的环境,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不会饿死。

    因为在饥荒之年,吃不死的人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果腹之物,挖野草、啃树皮,包括人人相食,不是恐怖片,这是历史。

    生活在国泰民安的近现代,我们都没有体会过真正的饥饿,我们没有经历过流金铄石下播种、收割的辛苦,所以无法理解农民对每一粒粮食的珍视,也无法理解每一粒粮食的弥足珍贵。

    我总告诫我的孩子,珍惜每一粒粮食。

    希望日后,他能从历史中知道我们祖辈经历过的灾难,对现在生活充满知足和感恩,对辛苦播种的农民前辈心满敬重,对大自然 、对粮食充满敬畏之心。

    漫谈 自留地     故事、音乐和我们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河南麦子·忆饥荒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aj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