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阳明心学》既然‘心即理’,为什么有人行善,有人行不善呢?

《阳明心学》既然‘心即理’,为什么有人行善,有人行不善呢?

作者: 玩心帮 | 来源:发表于2022-08-17 08:04 被阅读0次

或问:“晦庵先生曰:‘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此语如何?”

曰:“心即性,性即理,下一‘与’字,恐未免为二。此在学者善观之。”

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

先生曰:“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有人这样问王阳明:“朱熹说:‘人之所以要学习,只是为了明白心与理而已。’这句话正确吗?”

王阳明说:“心即是性,性即是理,说一个‘与’字,未免将心理一分而为二了。这需要学者善于观察发现。”

有人然后接着问:“人都有心,而心即理。那为什么有人行善,有人行不善呢?”

阳明先生说:“之所以有恶人的心,是因为失去了心的本体。”这里恶人的心其实就是私欲。

这一段反应了王阳明心即理的核心思想,不应该把心和理分开来说。按理说既然每个人都有心,而天理又在心中,那我们应该能明白万事万物的理,所以按照天理去做,应该都是行善之事,那为什么我们还是会经常行不善之事呢?

我们之所以行不善,并不是心上没有善的理发出来,而是心被私欲遮蔽了,良知发不出善的理。知善知恶是良知,一旦良知被私欲遮蔽之后,就分不清楚善与恶了。

比如,今天早上母亲给我做了一碗面,我吃完后良知发出洗碗的善念,然后私欲开始作祟,自己懒得洗,还要赶紧去上班,其实心里知道上班还早,只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欺骗自己而已。这个时候我知道要切实的‘致良知’才行,因为良知已经告诉我要去洗碗,然后我克掉私欲去洗碗,这就是‘致良知’。

当我在洗碗的过程中,发现手上沾到油了,突然就不想洗了,觉得自己洗也洗不干净,待会还要用肥皂去洗手,好麻烦啊,可见私欲又出来了。

其实不是洗不干净,而是不想洗,如果真想洗,自然能有办法洗干净,洗不干净只是借口。于是我用热水再洗了一遍。然后去用肥皂把手上的油清洗掉。

在整个洗碗的过程中,私欲总是会跑出来,可见破心中贼有多难,因为这些私欲才让你感觉心与理是分开的。其实洗碗的理就在我们心中,并不是在心外去求一个如何洗碗的理。切实的去洗碗就是致良知,也就是选择了善,相反,如果选择了遵从私欲,就是选择了不善。

阳明先生曰:“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直因闻先生之说, 则知程子所谓有 “善固性也,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其说皆无可疑。

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至善。”

阳明先生说:“至善者,心之本体,因为失去了中正,本性上过与不及便是恶了,不是有个善,然后用个恶来与之对应,所以善恶其实只是一物。即无善无恶,是至善。所以‘未发之中’是‘至善’,是心之本体,一旦过了或者不及,失去了中正,就是恶”。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生活中所有事情都是如此,良知就在我们心中,每个人天然都具有,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圣人,它是如此活泼泼的存在。努力克除私欲,让良知时刻显现,这样就能不断的选择善,做的任何事都是善,家庭生活还会有矛盾个争吵吗?

六祖慧能说到:“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每一个念头都没有私欲,就是常行智慧。一念不善就是断绝了智慧,一念为善即使智慧生。烦恼即菩提,去除私欲就是菩提,所以要‘为善去恶’。

总结:

生活中所有事情都是如此,良知就在我们心中,每个人天然都具有,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圣人,它是如此活泼泼的存在。努力克除私欲,让良知时刻显现,这样就能不断的选择善,做的任何事都是善,家庭生活还会有矛盾和争吵吗?

相关文章

  • 《阳明心学》既然‘心即理’,为什么有人行善,有人行不善呢?

    或问:“晦庵先生曰:‘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此语如何?”曰:“心即性,性即理,下一‘与’字,恐未免为二。此...

  • 阳明心学和其他儒家学派的区别是什么?

    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着重突出了心(即良知)作为本体的地位和作用。既然心最重要,心外无物,那我们该如何修行呢?于是,...

  • 读王阳明,请相信,人生是一场修行

    王阳明心学三大理念,第一条是心即理。 心即理有多重要呢?是根基。没有这一条,一切修谈。 心即理是什么意思呢? 反过...

  • 阳明心学——心即理

    正德三年戊辰(1508年),一道感慨省打破了宁静的夜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于贵州...

  • 心即理: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心即理: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浙江大学公开课:王阳明心学听课笔记及个人感悟 一、宋代理学的发生 1.心即理的首创者是...

  • 阳明心学日记

    #阳明心学日记13 清水芙蓉 ,纯然初心 阳明先生说:心即理,没有私心, 就是存于理。 不合于理,就是存有私心。 ...

  • 修习之气

    王阳明心学这几年很流行,心学的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练……这些观念也深入人心。 就心即理而言,可囊...

  • 心学

    王阳明心学有三个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王阳明年少时候还是程朱理学的天下,那时主张格物穷理,认为...

  • 知行合一是圣人的专属!

    了解到王阳明心学最根本的思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 王阳明创建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

  • 世界瑰宝之阳明心学

    什么是阳明心学? 六个字加四句话。 六字,“心即理”和“致良和” 王阳明坚信,心即理,心外无物。据说有一次一位朋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明心学》既然‘心即理’,为什么有人行善,有人行不善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ak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