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这个春节,我就已经二十五岁了,不知不觉的过去了二十多个年头。只能说,岁月如梭,快的让人毫无感觉。
记得小时候过春节,一进入腊月,处处充满着新年的气息,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货,春节还没到,但新年早已经来了。买许多蔬菜,比如黄瓜、番茄、豆角、辣椒、蒜台等等,还有腊肉、鸡、鱼、蛋等等,都贮藏在地窖里。小孩子们吵着嚷着要买摔炮、地狗子、呲花,每天都要听几个响,但又不舍得一下子点完,留着慢慢点。有钱人家的开始装礼花,没钱人家买几盘鞭炮,有钱人家的孩子是幸福的,但没钱人家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到腊月二十七这一天,家里都要蒸几锅的白面馒头、粉丝蛋白肉馅儿的包子,开锅要先敬灶神、老天爷、老地爷、大仙姑娘等各位上神,然后才能自己吃。腊月二十八,家里开始炸麻花、馓子、馍丸子、猪肉大葱馅儿的大酥鸡,俗称“过油”,整个院子都香喷喷的。腊月二十九早上起来穿上新衣服新鞋,孩子们不吃饭就要去贴对联(还是手写的呢),忙乎了一上午才把对联贴好,看着贴好的对联,甭提多开心了。下午就是包饺子,猪肉白菜馅儿、猪肉大葱馅儿的,我的任务通常是擀饺子皮,擀了很多也不觉得累。当天下午,由老爸带着兄弟几个给爷爷奶奶扫墓,迎接他们回家过年。当晚,老爸做几样不错的好菜,全家围着一个不大的方桌吃年夜饭。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多余的烦恼忧愁,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最美还是除夕夜,吃饱喝足之后,邻居们都到有电视(黑白电视)的人家看春晚,一屋子挤得全是人,有板凳的坐板凳,没有板凳的就站着,热热闹闹的,有的小孩子困了就回家,有的一晚上不睡觉,打牌的打牌,看电视的看电视,唠嗑的唠嗑。大年初一早上一般两三点就要起来,俗称“起五更”,放了开门炮,年年红又火,吃了面条串饺子,财源滚滚金元宝,拜了关二爷,事事顺利官运通。当然了,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最重要的还是压岁钱,虽然都是一块两块的,但按当时来说,还是很丰厚的。爆竹声连绵不断,孩子们欢笑长存。
小时候家里不宽裕,但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却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新年还是一样的过,却少了浓厚的年味。进入腊月不再是买好多东西放在地窖里,现在各家各户都有冰箱,一条街上超市很多,店铺很多,随时都可以买。市场上的对联一大推,也没人愿意拿着毛笔去写。馒头包子也都是买的,减少了很多麻烦,甚是方便。鞭炮礼花也变得不再稀罕,除了吸引一些小孩子,也就是应付似的点几盘。除夕夜,有的年轻人出去唱歌跳舞,有的直接倒头大睡,在他们的概念中,也没有所谓的习俗“起五更”,天亮了起床跟往常一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过年的人还是那个人,新年却不再是那个新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