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武志红老师的最新文章,“真正的学习”,文章探讨的角度非常好,非常有启发。武老师在文章中提到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那么,你是否愿意试试,鼓励他慢下来,用他的心去体会这个世界,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顿悟真正学习到这个世界的美。”
那么如何能通过顿悟去真正学习呢?慢下来就能用心去体会,就能通过顿悟去学习么?
顿悟那一刻的豁然开朗,功夫并不是只在顿悟的那一刻。顿悟之前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思考的过程,这些努力往往围绕着明确的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心头一直存在疑问,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不清楚、不明白。因为不清楚、不明白,就一直用尽各种方法去探究,直到某个时刻,融会贯通、产生突破,豁然开朗,打破所有疑团。
为什么要慢呢?慢有很多种,有些慢是因为拖拉,因为不专注,产生的效率低下。顿悟中的慢,指的是顿悟之前的学习、思考过程漫长,重点是这个过程长,看起来好像慢,其实不是慢,是学习过程长,并不是一个效率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学习快,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快,并不是真正的快,不是因为效率高,而是因为学习过程结束的快,学习时间短。
学习过程为什么长?因为觉得自己没有搞明白,有疑问,于是非要探究,去把这些疑问搞清楚。为什么学习过程结束的快,因为觉得自己搞明白了,没有疑问了,不需要再学习了。
那么什么叫把问题搞明白呢?这里面有不同的层面:
首先是文字的层面的,把这个话搞懂了,明白了。
然后是基本的逻辑或者算数,比如武老师举的例子,1+1 =2,一些物理定律,数学公式等
这些都是表面上的知识,这些文字和符号背后代表的真实规律是什么?这些真实的规律如何支配着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运行?这些规律是如何推演出来的?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假设条件和适应范围?
知识的产生者,是深刻的了解所有这些层面,他们从发现规律出发,把规律形式化,然后通过文字和公式表达出来,呈现给大家。我们学习,是翻转过来的顺序,从文字出发,了解基本的逻辑、概念和公式,然后再通过这些形式上东西去认识真实的规律,这个过程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替代,必须自己去完成。
所谓学的快的,觉得自己搞明白了,究竟是在哪个层面上搞明白了呢?在文字层面、算数层面的明白是真正的明白么?不是的,这个层面的明白,遇到真实的问题往往解决不了,经常会错误的应用知识。然而,没有搞明白的人却认为自己搞明白,停止了学习过程,也就失去了进一步搞明白的机会。
当思考透过形式上的表达,产生疑问,不断探究,知识是怎么产生的,是如何运作的,有什么样的假设条件和应用范围。在疑问的驱使下对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疑问也不断变化升级,直到某个时刻,所有相关疑问得到解决,豁然开朗,产生认识和思维的飞跃,就是顿悟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重新发现了知识,这个知识才真正属于自己。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经验和已有知识结构的不同,这个过程和知识的原始创造者是很不相同的,在此过程中也往往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灵感。
再回到武老师的建议: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那么,你是否愿意试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慢下来,不要提前结束他对问题的研究,支持他对心中疑问不断的探究,用他的心去体会这个世界,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顿悟,去体验自己产生知识的过程,真正学习到这个世界的美。
2016-02-29 广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