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一些文章或者作品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作者的一些小细节上的瑕疵,然后引以为豪。好像在说,你看这个作者连这个小错误都会搞出来,原来不过尔尔,然后沾沾自喜,至于文章的核心内容都没怎么在意,这是我以前存在的问题,我也希望我的朋友们,不要走我的老路。
我们的注意力是最宝贵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要被这种细枝末节吸引注意力,而要专注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举几个例子吧,华杉老师在《看透孙子兵法》得到的课程里,讲了2个观点,是我不太同意的,但是关于孙子兵法的讲解和说明,甚至拓展到公司管理,营销方面,从我目前的所学的东西来看,是非常非常棒的,所以对其举的2个例子我都在读的时候选择性忽略。这两个例子分别是,华老师说曹操是用孙子兵法最好的,我却认为曹操很多地方是学习的东汉的光武皇帝刘秀的,包括当面烧毁通敌信件等,刘秀都做的比曹操早。第二个例子是说纸上谈兵的赵括的,认为赵括只会夸夸其谈,不会带兵,导致后面被白起坑杀40万余人。但是根据历史上的情况来看,当时赵国的粮食收成不好,而秦国巴蜀之地却是大丰收,加上赵国把能征兵的劳动人口都征兵来了,打仗时期也正好是收获的时候,并且战火是烧在赵国本土,一边拖下去会陷入严重的饥荒当中,所以,赵括唯一能打赢长平之战的机会就快速决一死战。而从另外一边也证明赵括并不是纸上谈兵之辈,他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与杀神白起激战40多天,最后战死,此等指挥,若是给赵括3年时间,绝对不会被后人所诟病。
另外一个在梁宁老师的产品30讲里面,也提到过关于塑造人的集体属性,第三条是建立恐惧边界,即做错了进行处罚,从建立恐惧边界上来说,这是对的,从塑造人的行为和性格来说,这只会让人知道这些事情不能做,而不是告诉他哪些事情能做,所以管理上都是以赞美和表扬人们做对的事情,这样才能塑造人的行为,这在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
也可以遵循原则一书所说,先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假设他是对的,然后根据我们现有的理论是否合适,如果合适,那么就适合自己,如果不合适,先放在一边,选择作者最关键的最核心的内容来看,如果这个观点是适合自己的,那么这些可以选择性的不吸收。
批判性思维也是可以这样锻炼出来的,因为批判性思维要求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独立的思考过程,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结论,这个结论有可能是和很多人一样的,但是你的视角肯定是独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