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少即是多》这本书。
里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思维会变僵硬会呆板”。
突然想起这么多年自己的群体“同居”生活,难道是为了在一个地方呆着思维不变僵硬,所以一直作妖吗?
在5年前,我还是一个群居生活群体,在学校,有宿舍的小伙伴,在家有父母兄弟姐妹,在工作的时候,依然还是选择有宿舍的单位。
在此之前,我从未一个人生活,从未一个住在一个房间里面。
也许正是这样的环境。我害怕一个人,也害怕孤独。
房子里有其他人的时候,我就会做妖。
记得还在家里住的时候,怎么施妖法?
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个,我和姐姐一个房间,姐姐不在的日子里,“我的房间”不允许任何人进入,我的东西谁碰一下就特别不高兴,做家务只整理我自己的房间,只打扫我自己的屋子。以至于我的哥哥姐姐们都不喜欢我。
觉得我这种人“简直无法忍受”。
在一个屋檐下,我经常和他们吵架,严重的一次,因为和弟弟互相争吵动手打架,最后敌不过对方被弟弟用一根钢筋敲破了人中,至今为止疤痕在线。
过后我妈还总在我搞“独立”的时候嘲讽我“活该挨打”。
每次都忍不住要流眼泪。
上学的时候,宿舍一堆女孩子,叽叽喳喳的,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一个人就可以唱几台戏。
秉承着“独立”的传统思想,我在宿舍的东西依然不准别人动,冬天停水了,自己跑去八百里外抬水爬上8楼,把水藏在床底,用别人的水。
见到漂亮的女同学,就会献殷勤讨好。
好像上辈子是个男人一样。
关键是献殷勤讨好之后又开始作妖了,别的女孩子觉得我真诚实在,愿意和我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同桌,愿意和我形影不离和我同进同出,可我得到别人的“真心”之后,我竟然表现出厌弃的感觉,开始嫌弃别人总跟着我,嫌弃对方为啥这么矫情,也嫌弃她们做事怎么这么慢等等……
最后,我又孤独了~
从小学到大学,循环反复。
好不容易工作了,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安排,总是群体生活。
和同事同住,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学校还要多,自己买的油盐被用了也要计较,和朋友同住,矛盾更大,心里暗自觉得对方煮菜不好吃,暗自觉得对方花了自己买菜钱,自己多交了多少电费,多买了多少颗米……
表情和动作最容易出卖人的。
我的所作所为自然会被对方看在眼里,所以最后都是以自己孤独为最终的结果。
终于在自己快三十岁的时候独自一个人居住了。
原来,一个人呆在一个房子里是这么的美好。而这么久以来我都不知道,却总在“同居”的生活里一地鸡毛。
我曾以为一个住很可怕,万一有人敲门呢?万一停电呢?万一半夜听到恐怖的声音呢?万一……
在一个人住的日子里所有的万一都已经发生了。
在实行独居的这个过程中,我有想要男朋友时刻在我身边,陪我吃饭,陪我睡觉,下班回来要见人,晚上睡觉要见人,出门逛街要见人~反正就是不愿意空空的房间里只有一个人。
为此,还有过无数的争吵。
也许这个男朋友,又是来教我怎么享受孤独,怎么学会独居的人。
我越是要求,对方越是远离,不和我住,下班经常不见人,在一起以后也不会说要“搬”过来同住。
每次争吵都是一个话题:
“下班了你不在家,家里没有饭吃”
吵来吵去,最后又慢慢的妥协,也学者接受。
原来在骨子里,我就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只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同居”群体生活,让我认识“同居”成本巨大这个道理,小学的时候不懂,所以中学又有事情发生教我认清本我。中学依然不懂,高中再来,高中学不会,大学再来。大学还不会,工作了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出现,工作了还不会,上天只能专门派一个人来“治我”了。
张德芬老师曾经说过,只有我们真正的学会接受当下的生活,接受当下发生的事情,接受当下的自己,日子才会呈现新的篇章。
否则,类似的事情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来教会你成长。只有真正接受,才能成长。
也许就是这样。看清楚现状了以后,一个人还是挺好的。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同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