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孩子是最会感受气氛和察言观色的,我的经验,如果是父母大人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孩子要比两个人都在的时候要乖一些,情绪更容易平复,因为他在思考的时候在潜意识里会有一个单项的思维导向,就是他收纳采集信息的时候心里是只有一个朝向的,一般你说的时候他会很自然的吸收并加工处理这些信息,而如过是两个人或者更多地爷爷奶奶等人在场的话,他在你这里得到回绝或者不满足的话,立刻会变成一头磨人的小怪兽,将倾诉、传递自我信息主张的渠道迅速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像极了斜坡上的小球,一个人的时候他会鼓足了劲儿与你抗衡着保持平衡,一旦有第三方介入的可能,便瞬间滑落,关闭与你沟通的大门,寻求攻守同盟。
【在家午睡的案例】
如果是我一人在家哄她睡觉的话,很安静,提出听故事等要求如果被回绝,会干哭做表情以示抗议,但觉察到你坚决的态度后会立马放弃这种表演,会安静下来,你说话她会在听,尽管不能满足自己的心意会不爱听。她也会找其他的借口来,比如说没有瞌睡,不想睡,那我告诉她,没瞌睡也行,安静地躺着就可以了,最后基本自己也就放弃折腾了,渐渐安静躺着直至睡着。如果她妈妈也在,情况立马就不一样了,同样要听故事,如果你不放给她听,立马就炸了,瞬间启动小怪兽模式,大哭大闹、大声尖叫表达不满,拒绝与你再沟通,你发出的任何声波会在她的耳旁终止,说的任何话再进不了她的心里体系,她关闭通道不再接受加工分析你的话语信息,转而向妈妈诉求和试图寻求协助,这时候如果大人的意见达不成一致,爸爸坚持不让的事情妈妈顷刻就能同意的话,恰恰会助长孩子的这种模式的随时开启,因为她知道这种途径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好吧,放个故事听吧,正中小怪兽的下怀。听爱听的故事,诸如小猪佩奇,虽然也安静,但脑子就会思考,会有画面,越听越来劲,越听越清醒,声音关小,立马大哭大叫表达抗议,直至妈妈再次出面转换立场,才会意识到攻守同盟发生了转变,最终觉察到自己一人抵抗不过父母共同一致的立场的时候,情绪才平复下来,安静躺着不再吵闹直到睡着。
【总结】
所以,这里的关键就是大人的意见要一致,在合理的前提下,所有人的态度都保持一致,孩子才不会关闭与其中某一人沟通的渠道,因为他会立刻意识到,和别人沟通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他自己就会分析权衡,退让妥协。当然这就对父母家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体保持一致,不被小怪兽吓住,这更需要大人们要有共同认可的育儿理念,更理性的幼儿教育思维,所以,育儿的过程是大人们不断学习思考、不断实践评估、不断刷新升级自己的理念的过程,是协商一致达成默契的过程。以合理的一致的思维,以全家庭为整体的同盟,才能很畅通无阻、客观理性地与小怪兽沟通协商,达成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