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书面面观
名与实是如何分离的?——解读《乡土中国》十二

名与实是如何分离的?——解读《乡土中国》十二

作者: 傲世万年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19:45 被阅读0次

《乡土中国》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讲述乡土社会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名实的分离,究竟什么是名?什么是实?名实又是如何分离的?我先讲一个故事,粗浅的给大家一个大致的轮廓。

小明的爸爸买了一袋苹果,小明很喜欢吃苹果,几乎每天都吃,终于吃坏了肚子。爸爸很生气,向小明嚷道“从今天开始,你一个苹果也不能吃!”过了几天,小明的爸爸发现袋子里的苹果又少了,他很生气,把小明喊来“不是不让你吃苹果了吗?你怎么还吃”,小明委屈的说“我没错啊,你不让我吃一个苹果,我这几天一直是每次吃两个!”

在上面这个小故事当中,小明受到了爸爸的斥责,但是他将爸爸的训斥加以注释,达到了他既不违背父亲的意志又能够吃到苹果的目的,名在这里指爸爸的教条,而实指小明的实际行动,在这里名和实产生了分离。

那么《乡土中国》对与名实的分离是如何表述呢?在文末有这样的表述“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结果不免是口是心非”。

这样我们大概就了解了文章的中心议题,但是全文的表述却有些晦涩,文章大篇幅讲述了乡土社会的权力模式,并引出了时势权力的概念,时势权力与同意权力、横暴权力、长老权力相比,更注重宣传的力量,强调在思想上争取人们的顺从。

时势权力通常发生在社会变迁中,当旧的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生活不便,甚至还会让人蒙受损失。这时候,新的方法却不能立刻代替旧方法,它需要不断的实验,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从而产生某种方面的社会进步。

但是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人们是惶恐的、无所适从的,这里就需要一个“英雄”,他能够提的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实验,在获得大多数人的信任之后,“英雄”脱颖而出。

在“英雄”被定为一尊之后,为了维持稳定的长老权力,但又要与新的社会变迁相适应,所以就产生了注释的说法。我不反对前人的思想,但是某一条、某一段,我有我的解释,我不歪曲你,给你留一个面子。

古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这个道理。文中将乡土社会的时间进行了无限缩小,按照历史的脉络,在大的社会变迁格局下,讲述了在历朝的更替下,长老权力与时势权力此消彼长,但是无论怎样的变动,都改动不了乡土社会最终稳定并趋于静止的历史事实。

封建社会下,关于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各方众说纷纭,先后产生了程朱理学、四维论···等等概念,无疑不是通过注释,来达到最终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文末一句“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注释式歪曲愿意的办法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令人豁然开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与实是如何分离的?——解读《乡土中国》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jg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