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
《俞军产品方法论》读书笔记

《俞军产品方法论》读书笔记

作者: 柳鑫鑫 | 来源:发表于2020-06-30 22:31 被阅读0次

花了一周时间读了俞军产品方法论,作为初入产品经理行业的小白,做了如下读书笔记,主要是帮助想要了解这本书的同学摘选该书的主体部分以及重点部分,也在整理过程中对这本书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这里没有根据目录来整理,将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放在最前面,先从自身维度和面试官维度对产品经理岗位进行分析。然后展开产品经理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用户模型(企业、用户 、产品 )、交易、决策。

该书着重强调经济学与心理学对于产品经理同学的提升

一、什么是产品经理

1、历史上的产品经理

消费品时代的产品经理(只能本质是品牌生产经理,更主要的是做定位、做营销、做渠道)->软件时代的产品经理(主要管理软件生产,主要toB,需求相对容易明确,偏重于项目管理和推进)

2、不一样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互联网时代特性

(1)信息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低,用户量巨大

多生产、多供给一份信息的边际成本极低,信息传输速度极快,信息产品还经常是免费的。这又使得可转化用户群极大的扩展。

(2)快速迭代、数据和AB测试

①在线信息产品是能快速迭代的。

数据和AB测试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分发能力,帮助产品经理进行更快速的迭代,不断对产品进行完善。

③同时由于信息的可交互性,迭代时可以获取大量的反馈数据和信息,帮助产品经理进行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上限)--优秀的、全面的、既懂用户需求又懂商业变现还可能懂效率生产。理解用户、理解交易后的权衡取舍。实证性、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开始成为产品经理的主课。

(3)体验设计价值增大。

好的体验不是产品全部,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交易成本。

3、产品经理做什么

(1)四大工作职能

①需求(定义产品)

了解用户需求的具体方式:用户调研和洞察、需求分析、试错型判断、新业务决策。

②生产

明确需求之后,产品经理需要进行合理的产品设计,并有效率的把产品生产出来

③销售

具体工作:市场宣传、运营活动、做增长、售后服务等。增长产品经理,在销售和产品推广这个方向上有所侧重

④协调

协调不同职能的人员甚至部门,使其通力协作。产品经理需要搞清楚当前阶段侧重哪一个部分能够创造价值,并在对应部分进行重点投入,以达到针对性投入资源来创造最大价值。

以上四种职能的要求:对销售和协作工作平庸一点没关系。但是对需求理解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产品的生死。

(2)产品工作属于强“实践性”的“社会科学”

①心理学:理解微观的个体行为

②经济学:理解宏观的群体行为和结果。讲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每个用户都是在自利地追求价值最大化。

A.效用:满足了用户地什么需求和满足程度。人们默认追求总效用最大化

B.成本: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

C.边际:边际递减、边际成本、边际效用、边际交易

D.供需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则需求量上升

(3)用户模型--用户行为及背后原理。掌握一个领域的用户模型:产品经理的合格线

用户模型:指产品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反应模型

产品经理需要基于现实世界,研究宏观背景和微观场景下的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

现实世界:由物质、生命、意识组成。需要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意识层面,意识背后是用户。

宏观背景:独立于产品之外的外部客观因素。时期、地域、背景宏观背景都可能不相同

微观场景:直接影响用户当前意识的环境。用户处于不同的围观场景中,意识和行为都会有所不同

(4)交易模型--最需要关注。交易模型设计:产品经理的进阶之路

交易模型:以交易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

除了理解产业链上各方的价值判断和复杂关系,主要研究的就是交易费用。

互联网时代交易的含义更加广泛。本质上用户和产品发生的每次交互过程,都发生了一次交易。除了金钱成本,用户还可能付出时间成本、认知和思考成本等。

二、产品经理的选拔与成长

通过研究本章+上章内容。在了解产品经理的基础上,通过面试官的角度进一步深入思考,作为企业需要产品经理带来的价值,以及产品经理必要的能力和提升的角度。

1、选拔

(1)产品经理的关键能力:实践中权衡取舍和持续迭代以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实践中训练和验证。专业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

(2)产品经理分类:

A类:有深度思考能力或超常同理心

深度思考:习惯思考事务背后的本质,且在同等条件下对事物的洞察更深或更快

同理心: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准确的察觉和判断别人的感受。

B类逻辑清晰且有产品心

产品心:真的喜欢做产品,想做好这个产品,能从产品工作中感受到乐趣。禁忌:功利心强(高薪、职业声望、权力等)

逻辑清晰:MBTI人格类型测试。理性思考,运用理智和逻辑处理问题,关注事情的重点。

C类: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位。逻辑不清晰、同理心明显弱、功利心过重、缺乏职业热爱、自我认知过高

(3)培养好的产品经理。

80%。有潜力+有成长性的产品岗位

20%。对约束条件的权衡取舍+用人识人能力。只能针对具体案例展开教学

对产品经理的培养倾斜或拔苗助长,主要是通过分配恰当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实现的,结果会自动生成

(4)产品经理的价值=经验等级*平台匹配度*智慧等级经验等级。

智慧等级:做同样一件事,能比别人更快更深地洞察

(5)面试产品经理

①围绕过去做的事请进行深入提问

背景思考:为什么做?怎么想到?针对以后的情况考虑了哪些方面和做了什么?

过程思考: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发现了什么?

结果思考:什么东西和原来理解的不一样了?发现了哪些相关的洞察,你和外部市场上的其他人对其认知不一样?迭代过程中怎么做?

补充思考:现在对事情的认知有什么变化?回到当初还会做些什么?

②一件他不熟悉的事

面对一个陌生问题时,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角度去切入、分析和求解的。考察目前为止形成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框架:对用户、对社会有足够的认识,思维方法论成熟,既要会发散也要会权衡、收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追求产品的创新和突破。

继续聊:关注的重点时候选人的性格、志趣和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分为B类(细节和性能优化、日常维护和沟通之类的执行工作)和A类(真正对业务负责)

③简历

考虑标签最大化效应,可能是他特意给出的标签范围里最弱的那个

对照简历中的标签来判断候选人的总结能力和自我夸大程度

简历中通常包含应聘者对自我各项属性的认知,三观迹象,对本次招聘方需求与偏好的判断。正常的产品经理在投递不同岗位时,都重新设计一份简历。如果从简历中能看出它的针对性,说明同理心、勤奋程度、对招聘企业的兴趣

④预判该产品经理入职后两年内的成长性和机会成本,预判留存率

⑤管理能力

人际能力:团队内识人用人和激励能力,外部协调能力

决策能力:产品经理的职业能力,除了市场权衡还要进行内部人和事的权衡

⑥专业能力

批判性思维:后天可以有效提升,有效提高决策的质量

同理心:更加偏向负向筛选

用户模型:做过产品的用户模型的掌握程度,由此判断对人性常识和大众心理的认知程度

产品技能熟练度:一定程度上依赖过往产品实践机会的质量,反推候选人的产品心、学习能力

⑦潜力

自省(发现和承认自己的短处--学习、合作、雇佣、回避的方式来改变)、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高成就动机

2、成长

1、产品经理成长的关键标准(to C):

视角一

①用户模型:需要大量的用户案例积累,经过亲自体验、用户反馈、badcase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大量的预判和迭代验证等环节,直到预判上线后的用户行为有高准确率。是一个基础积累过程

②交易模型:以交易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目标--建立课程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关键--对某领域交易成本的充分理解,以及对多变利益博弈演化过程的充分理解。意义--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视角二

科学方法:逻辑、概率、控制实验、理性决策、经济学的相关方法。有成熟体系和资料,相对容易学习。逻辑、概率、高等数学与经济学。

人文关怀:对用户样本量、同理心、心理学、进化论、博弈论等的理解。一定要积累足够多的用户样本量才能较少偏差的理解产品和用户

实践精神:关键词--事实、数据、观察、实践、权衡、反馈、迭代、自省。产品经理是实践性职业,所有工作的目标都要能由实践验证,并在反馈中修改迭代。要对结果负责,一开始就考虑落地可行性。尊重事实和数据,观察细节,重视亲身体验,多维度权衡,自我怀疑精神、期待显示反馈并进行自我否定和反复迭代。

视角三--批判性思维

反思性思维:大胆质疑、谨言慎行

应试教育缺少批判性思维,主要内容是对信息的目的、前提、隐喻、结论等做出分析和判断的活动。

批判性思维分为认知技能和感知倾向

①认知技能: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自我校准

②感知倾向:好奇心、追寻真理、心灵开放、对有分歧的观点持开放态度、分析性、系统思考、自信、心智成熟

2、产品经理前五年成长

(1)从大量产品迭代中验证和思考。

产品经理的学习是阅读、思考、实践三位一体,最短板决定你的上线。信任要多做事、多思考,在迭代中验证和反思。在早期实践经验积累够多,充分理解用户多样性和人性规律,简历过自己的用户模型,未来在产品工作中作阅读和思考时效率才会足够高。

(2)加入一个有产品心的小团队。

快速学习成长:直接汇报者以及和同伴讨论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

岗位有所成就的前提:纵向和横向。

纵向-对该领域用户、市场的理解深度;横向-企业内合作者有良好的互相了解和互相认可。

从0-1(新产品创业过程);做深做透(成熟产品的细分领域或用户场景);做宽做杂;大用户量(灵敏度更高,更理解用户的异质性、情境性、从无限维度区分的用户);商业闭环(兼顾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平衡,产品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考虑投入产出比,成本和利润);团队建设,现多做项目多思考,扎实提高自己的基础积累和专业能力,管理关键是选人。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最重要的是懂用户、会权衡

3、产品经理五年后的成长

专业路线:权衡决策,交易模型

管理路线:计划、组织、领导、协调;识人用人、分优先级

业务路线:知识和经验的累加;toB

做新产品或创业:高峰新、高收益;ABCD轮融资

出海

4、产品经理的成长环境

(1)不利因素P230。

了解足够,个更多要学会适应环境, 在约束条件下改变自己和寻找最优解

(2)有利因素:企业文化或部门文化认同以下五点则是产品经理成长的有利环境

①逻辑:区分事实,识别基本的逻辑链和因果关系。进一步要求视野开阔:1见多识广2思维开阔3思维发散;再进一步要求批判精神,既能否定自己又能否定别人

②同理心:面向同事和用户,需要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亲自实践去体验自己的产品

③经验:阅读、经历、思考三位一体。

④异见:敢于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⑤数据:数据是最强大的产品引擎,但只能反映过去的一些规律,无法预知不确定性和未来,决策不能仅依靠数据

产品经理价值:有效用、被认知、稀缺性。产品岗位价值=有价值(事)*成功率(团队)*成功后回报大小

三、企业、用户、产品

1、企业、用户、产品的关系

企业以“产品”作为媒介,以创造“用户价值”的方式有选择地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创造商业价值的目的。本质上交换的是产品背后的各种用户价值

2、理解用户

(1)用户不看做自然人,而是需求的合集

不同产品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当某个产品完全满足了某个用户在某个场景下的某类需求,就可以说此用户是该产品的一个用户。

(2)用户的五个属性:

①异质性--特点千差万别,因为用户的偏好、认知、所拥有的资源不一。需要对不同用户做用户画像

②情境性--用户行为受情境影响,统一用坏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行为

③可塑性--用户可变,偏好和认知会随着外界不同的信息刺激发生变化(传销、洗脑)

④自利性--用户追求个人总效用最大化

⑤有限理性--追求理性但能力有限

(3)理解用户行为:

用户是“偏好和认知的函数”。偏好是主观的,是用户对事物(是什么)和事物的效用(对我有没有用,有多少用)的认知结果。

不同情境可能使得相同偏好表现出不同行为

塑造期望过程会经过繁殖、解读、选择合集、模拟推演、价值判断五个阶段。有些过程可能会跳过(受系统1  本能、习惯、直觉做出决策)

期望效用影响用户的行为和选择,促成用户行为

用户实际使用体验形成经验,反馈给用户的偏好,对其进行修正或强化,形成新的偏好

(4)理解用户价值: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重要)

用户的价值由主观效用决定。幸福=效用(主观性)-欲望

用户的价值具备认知依存(认知决定偏好)、情境依存(脱离情境没有用户)、经验反馈演化(是变化的)三个特征。

3、理解产品

(1)产品是一种价值交换的媒介

企业用产品与用户交换价值。本质上是一种解决方那,每个团队本质上都是在提供产品。

(2)好产品的三个属性

①有效用:对用户有使用价值;

②有利润:使企业获利;

③可持续:达到用户利益和商业利益的统一,靠实践验证,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

(3)分析产品的重点

产品利从何来,利往何去,创造了什么价值,价值是怎么分配的。

从价值维度分析,帮助推演趋势、理解用户需求。

4、理解企业

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本质在于两点: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1)发现市场获利机会

发现途径3个--洞察(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试错(在1前提下用试错去确定获利机会)、偶然性(未来结果超越个人已知规律的未来变化)

洞察和试错关系:洞察不会独立出现,在试错中积累的知识越多,越会有获得洞察的可能性。

(2)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企业是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产物,只有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效率优于市场提供同等产品的效率,企业才可持续

(3)组织效率

有共同目标、共同理念、共同知识,遵循一i的那个运行机制的一群人

(4)发展和生存

发展是创造用户价值,任何角度突破都可以。只看做了什么,不看错过和做错什么;;生存是不能有短板的游戏,任何短板都会带来很大伤害甚至致命。不看做好哪些,做了多少次,只看那个关键问题没做好

(5)企业做产品的产出

财务绩效、认知、团队、无形资产(各方了解和信任积累,降低未来新交易和新产品的交易成本,提前获得竞争优势)

(6)角色变化

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美好社会。互联网对人类生活影响太大,一定程度上已经带星公共职能(交通、通信、教育、信用、社交等),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按社会公器标准与社会相处,找到新的平衡点,否则难以持续

(7)詹森企业生产函数 Q=Fr(L,K,M,C: T)

Q企业产量、r外部规则(政治、法律、社会、地理)决定企业可能的边界是约束条件。Q在r约束下,主要是T(技术)的函数。L劳动力、K资本、M原材料;C内部规则

(8)创造价值

最核心价值概念:1、使用价值(效用,用户价值也是使用价值);2、交换价值(有效用、被认知、稀缺性)。

5、如何更好地用产品进行价值交换--将产品看作交易

交易,指把人的任何有意识行为,看作付出与其代价购买预期收益

提升对用户“主观价值”的判断水平,从而提升“理解用户”的能力

(1)从用户角度降低用户成本

直接成本:金钱、时间、隐私数据、态度等

交易成本:为了促成交易付出的搜寻成本、议价成本、学习使用的成本、保障成本

(2)从企业角度更好进行价值交换

当前的现金收入

未来交易额和收入可能性:社会声望、品牌形象、政府关系

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促成交易:用户主管与其该产品的效用大于用户成本且大于其他产品的效用(机会成本)

四、交易

1、交易与交易模型

(1)什么是交易

产品即交易。预期收益大于直接代价且预期收益大于机会成本情况下,才会做出交易行为。

用户成本:金钱、时间、身体、心理

企业核心最终目标:创造交易,有交易才会有用户,才算完成价值创造,才有可能赚钱

(2)什么是交易模型

指产品经理发现和设计的合理机制,促使用户做出某种行为(交易),且可持续(生态平衡)。某种意义上是商业模式,多边关系平衡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模式

设计精髓:如何创造利益和如何分配利益

理解交易模型的切入点

①损失厌恶: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难以忍受。用户换回的物品或其他价值要大于支付代价的2.5倍,交易才成立

②选择增加福利:多选择大于原有福利(还需考虑从增加选择后因选择困难增加的交易成本)

③激励相容:一种制度安排使得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

(3)为什么关注交易

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促成用户的一种行为(交易、使用),在没有强制或欺诈的前提下,自由交换必然同时增加双方效用

更多交换行为发生的具体做法

①持续发现和追加可交换、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短期营收和长期价值的决策。对外的表现是用户体验好,背后的关键点是重视长期收益的价值观

②创造和更高效率的创造这些用户价值。

③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和所有交易成本。

④企业行为的权重,按影响用户交换行为的ROI排序

电商和外卖行业:价格比使用体验影响大。较少受供给影响

视频和内容类产品:供给比使用体验影响大。较少受价格影响

搜索引擎和工具类产品:价格和供给难影响用户行为,使用体验和先发优势影响权重更高

打车产品:供给和价格都比APP交互体验更影响用户行为

⑤维护企业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效用

(1)效用是欲望的满足程度,通过消费和劳务来满足欲望

边际效用递减:多多益善;满足诚度速度不断下降

最大效用原理: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

人的需求5个层次:从下至上--基本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

(2)效用多样

货币、时间(个人的时间能交换多少价值)、身体需求、心理需求、信念、情绪、认知(主要体现为认知失调:自尊取向即维护正面的自我形象,社会认知取向即正确了解世界的需求)等

(3)用户是无限的。满足几种需求,就有几种交易,就有几种不同的用户。

(4)产品对不同用户的效用有差异。

思考:1满足哪些用户;2代表什么情境下的效用组合;3较高的投入产出比;4收益可以是金钱、流量、口碑、安全上的。

(5)产品效用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

底线需求(一票否决)、够用就好(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所产生的用户效用边际递减)、越多越好(做的越多收获越大,理论上可以一直坐到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均衡点)、惊喜(性价比极高的创造用户价值的路径)

满足底线需求,够用就好的需求道道编辑回报率从最划算的点,然后把越多越好做到具有极高的投入产出比,适量提供惊喜

研究迎合用户需求:给定条件下,选择创造哪些用户价值、满足哪些用户需求更能促成交换,最适合企业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能让企业有最高的边际投入回报比

(6)把产品拆成用户视角中的各种效用, 然后来分析各种产品属性迭代对一个(或一组  )效用可能的影响, 逬而分析预判这个小用变化对应的用户行为变化。

3、边际

(1)边际效用

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1单位所增加的额外满足程度。特点:边际效用递减

(2)边际成本

多做一个商品的成本。刚开始生产时由于规模相应,边际成本逐步降低。但到达某一个临界点后,边际成本反而有可能会变高。案例,拉新费用(越容易转化的用户潜在交易成本月底,优先被获取,越往后获取的是越难转化的用户)。

(3)边际利润

在一个给定约束条件下,再多做一笔交易增加的额外利润。根据行业(经营模式)类型不同。网约车(抽成);饭店(固定成本)

4、成本

机会成本、交易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沉没成本、平均成本、会计成本

(1)机会成本

由于资源(钱、物、时间、人、企业当)在同一时间只能发生一种用途A。因此该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其他用途都被放弃了。而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高收益”,成为该资源在用途A下的机会成本。

(2)交易成本

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用户获利=效用-成本。直接成本--钱和时间;间接成本--其他所有为了达成的交换付出的显性和隐形成本

企业获利=收益-成本。直接成本-产品研发和生产成本;间接成本-其他所有为了达成交易付出的显性和隐性成本

本质:所有用户付出但企业没收到的成本和所有企业付出但用户没收到的成本

(3)关注成本

考察产品不仅要考察用户价值,还要考察为了达成价值交换,各方支付的所有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理解和分辨有助于产品经理更清晰的思考“成本”和“交易模型”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交易量(由于交易费用下降)

①替代性应,对原有实体交易的替代

②新增效应,由于交易费用的下降,使得原来因交易费用太高而不能实现的交易得以实现

(4)交易成本来源6个

有限理性、投机追、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少数交易(专属性)、信息不对称、气氛(不信任、对立立场)

产品角度交易成本来源: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至少一方选择行动后才揭示相关信息)、信息不完全(周少部位一个当事人所知)、信息有成本(认知、发现、收集、处理、传播、鉴别与吸收)

降低成本是信息相关。信息不对称和产品质量的可度量性,严重影响我们设计市场结构。

(5)交易成本的分类

①搜寻(商品和交易对象)成本和度量(交易对象和商品的属性)成本

②寻价(议价比价)成本和决策(决策和订立契约)成本

③实施成本和保障(权力、违约、意外、监督等)成本

降低交易成本实例。标准化、智能手机普及减少排队带来的交易成本、链家真实房源、线上化(服务、交易)、抽成?工资?买断制?

5、供需定律

需求》供给==价格上升;需求《供给==价格下降。

注:需分辨清楚其他约束条件是否发生改变,不要简单把供需定律当作真理

相对价格=(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效用组合。

用户角度:效用增加,相对价格降低。 和用户价值公式共同作用。

六、决策--对行为的选择,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选择

1、理性决策

(1)决策局限性

决策是收集、加工信息后,借助一定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判断,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①获取信息能力有限:搜寻信息成本约束、认知偏误影响、信息过载、第三方(有意或无意)误导

②信息处理能力有限:计算能力、记忆能力、认知缺陷(本能算法和经验算法导致偏误)

③禀赋偏好导致的个体差异:禀赋、资源、偏好、情境、欲望、情绪、信念等的差异。效用、价值、需求和态度判断存在差异或偏误

④环境不确定性导致的决策偏误

(2)理性决策三要素:重要性由高到低

①理性的信念:对自我认知的认识。对自我认知保持怀疑和反思:决策所需的完备信息,认知程度为几分?用什么方法值得付出多少成本来获取哪些信息?存在哪些认知偏差?理性理解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性

②理性的目标:约束条件下的价值(总效用)最大化。对当前目标的反思:目标理性吗?为什么不是其他目标?从确定目标到现在什么关键变量(约束条件)已发生变化或将发生变化?

③理性的行动:给定目标下,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3)决策即选择

训练模拟推演各种可能性的发展过程和能力,以及在多个方案中做复杂价值判断的能力。作决策前需列举各种可能性,应具备思考的广度

产品经理的工作核心,最终都是权衡

(4)决策的目标:价值最大化(围绕用户价值公市)

追求新体验最大化。将新要素(技术、人群、渠道、方法、工具)引入原有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

将旧体验最小化。选择特定情境下的用户和选组用户的参照系,本质上是选择旧体验最差的被替代品的用户

A. “完美新用户”。一旦产品的用户价值被验证,应当最快速的提高市场渗透率,把所有“完美用户”的新体验都变成旧体验,提高其他竞品的旧体验。

B.  垄断

替换成本最小化。替换成本包括认知成本、获取成本、使用成本。降低自己用户的替代成本/提升自己用户的流失成本

用户价值判断的权衡视角

自我认知的认知;给定目标的批判性思考;参照系;成本;不确定性决策;概率(风险决策)预期效用=(收益-各种成本)*概率;非货币价值(跨效用决策);外部性;时间性(跨期决策)

2、常见的决策方法

(1)数据决策

数据是作为做正确决策和达成共识的最低成本工具。数据有一定局限性,不能进机械地进行统计意义上的数量预测。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更可能作为一种辅助思考决策的高级工具,与数据驱动一起发挥作用

(2)逻辑决策

成本高于数据决策,更多在于使他人理解和接受的成本,需要对方具备相应的认知水平。

(3)主观判断决策

最难,没有数据和逻辑支撑,只能用关键变量和用户模型、交易模型来模拟市场运行,并据此做出判断;此外还需要强大的个人影响力来支撑落地。

①需要进行假设性推理,模拟模拟,推演各种行为导致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对结果做价值判断和风险概率判断。

②学会提取特定情境下的关键变量(关键约束条件),需事先找到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

③思考习惯:想法记录,过往经验伪证,无法伪证的假设成立后存储,出现新信息或思考时提取出来匹配,产生新的结论

3、决策误区

(1)认知偏误:某些特定情况下的特定思考、行为倾向,会导致理性或判断产生系统性偏误

①归因偏误:三维归因理论--1(情境)特殊性-行为人在不同情境中是否表现不同;2(他人)一致性-其他行为人在相同情境下是否表现相同;3(个体)一贯性-行为人在不同时间是否变现相同

②锚定效应:对不熟悉的事务估值时会把熟悉的类似事务或不久前接触到的无关数值当作锚,使得估出来的数值偏向于锚

③选择性注意:倾向于忽略掉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东西,只看到自己期望的东西。期望看到的基于熟悉的东西、先前的经历或是个人欲望、兴趣需求

④刻板印象:将人机械化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某类人的代表。

⑤自我中心偏误:

⑥信念偏误:

⑦决策类偏误

(2)偏离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想解决问题,遵循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去找到具体的决策人和决策流程,各决策人个人的真实想法,这些想法受什么外部信息、个人信念、情境和历史因素影响,决策过程有可能怎样影响结果。

4、决策落地

(1)推动决策落地的方法

①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对另一个人创造价值或造成伤害的能力

②缺乏批判性思维的领导。在产品决策的小处多认可他,只在大处坚持自我立场

(2)决策落地技巧:议程设置--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

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三部分组成的线性过程

①设定将要被讨论的问题的轻重缓急,即媒体议程

②媒体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或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即公众议程

③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政策制定者所重视的事物,或者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即政策议程


适合产品经理读的书。

入门书籍

《社会心理学》:科学方法、人文关怀、实践精神尽头字里行间,恰好是产品经理的三类核心素质。介绍了大量心理学实验和人性常识

《第一本经济学》:经济学帮助人们洞察世事,简单易读

《学会提问》:介绍批判性思维,学习辨别信息和言论的真假对错

学习理性思维决策的书

《认知心理学极其启示》:阐释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本机制

《思考,快与慢》:人如何有偏见、有缺陷地思考

《超越智商》:如何克服缺陷做理性决定

《思维与决策》:系统介绍思维与决策领域的研究

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不能像学习自然科学一样仰视众多定律公式,需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学习。最有学习价值的三个方向是行为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大学通用基础教材

《“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学习交易费用,思考商业模式

《现代制度经济学》:历史上很多制度经济学名家的经典文章选编,新制度经济学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易读,适合经济学入门知识

其他

博弈与社会

自私的基因

消费者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进化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俞军产品方法论》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lo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