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宁可枝头抱香死——宋末爱国志士郑所南

​宁可枝头抱香死——宋末爱国志士郑所南

作者: 芹草草 | 来源:发表于2020-11-25 20:32 被阅读0次

亡国与亡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说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在顾炎武看来,亡国不过是封建王朝更替,是改朝换代,易姓改号。因此,应该为亡国负责的,不过是当官的肉食者。亡天下则不同,亡天下是天下覆灭,民族灭亡。相对于亡国,亡天下的责任是匹夫匹妇,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出自顾炎武这段话。

宋亡之后无文人

蒙元灭宋,是中国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第一次被其他民族完全灭绝。因此,不同于以往各朝的改朝换代,宋朝灭亡,给当时文人心理上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以至于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在宋朝灭亡后,要么殉国,要么隐居,坚守着忠贞爱国的气节。

比如陆秀夫: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又比如文天祥:

文天祥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郑所南是另外一个例子。

忠贞爱国郑所南

郑所南,字亿翁,原名不详,南宋灭亡后,学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精神,不臣服蒙元的统治,自称"孤臣"。

为此他改名曰“思肖”,号“所南”,示不忘赵意。这是因为宋朝皇室姓赵(赵,繁体作趙),所谓“思肖”,就是“思赵”之意。郑所南,坐卧绝不朝北,只向南方,故曰“所南”。

郑所南擅长画兰花,但宋朝灭亡后,他画的兰花都是无土露根的。别人问其原因,他说:“土被人夺去,你不知道吗?”

他在房内挂一匾额“本穴世界”,什么是本穴世界呢?其实这是用拆字法,隐藏自己的忠贞爱国思想。将“本”字下方的“十”,放在“穴”字中间,就是“大宋”二字。

郑所南临终之时,嘱咐其友唐东屿,让唐替自己在墓碑上刻上:“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 。”所谓“不忠不孝”是指自己没有殉国,以及自己不娶无后。

郑所南有一首咏菊之诗,也可以看出郑所南坚贞不屈的品格。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歌咏菊花高洁品格的诗句就出自郑所南之笔,也足见其品格。

相关文章

  • ​宁可枝头抱香死——宋末爱国志士郑所南

    亡国与亡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说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

  • 画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 寒菊

    郑思肖 (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宁可枝头抱香死

    文/玖慕妄言 世界万千,人各有志。不论是花草树木以及动物,它们都有各自的向往与憧憬。 初生的雏鹰,脚下的蜗牛,凌寒...

  • 宁可枝头抱香死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出自郑思肖的《画菊》,它不同于一般颂扬菊花不俗不媚的诗歌,它以诗人坚贞不屈的...

  • 宁可枝头抱香死。

    菊枯萎了。 秋天的时候,家里抱回了两盆菊花。一盆黄色,另一盆红色。砖红色的瓦盆装着,每一盆七八朵花儿,像是七八亲密...

  • 宁可枝头抱香死

    多余的话不说 多余的情不留 多余的泪不落 …… 那些不相干的东西一件不要 统统,统统丢掉 如果下雨,就打伞 如果有...

  • 宁可枝头抱香死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想到这句诗,就想到沈眉庄。 世界上千百种花,独她喜欢菊花;后宫中那么多女人,独她...

  • 宁可枝头抱香死

    又一年的端午,比以往都要冷清许多,家里老人都相继去世了,随着其他年轻人一起回趟老家,也没有可以探望的亲人,...

  • 宁可枝头抱香死

    宁可枝头抱香死——朱淑真 文/文竹若风 即便飞蛾扑火,也要活在自己的爱情里。一杯倾斜的美酒,一场豪情的赌博。输赢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宁可枝头抱香死——宋末爱国志士郑所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qo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