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喜悦
![](https://img.haomeiwen.com/i5170527/7d65de3342a057e5.jpg)
昨晚,看到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的一个分享。
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就是想对教育做一点有用的事。别人都探索什么校长负责制,其实说起来特别简单——就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真实的人,只要不作假,就能配合的非常的好。但如果你有私心、有私欲,什么样的体制也满足不了你的私欲。”
早晨再一次想到这段话,想到了教育孩子的问题。虽然他只是一个孩子,但不同的教育者,不同的父母,却能形塑出完全不同的孩子。
这完全要看这个父母的智慧与格局。急功近利的父母总是会看到眼前的问题,也总是会被眼前的问题搅得焦头烂额。
还有一些父母会寻找方法和手段,为孩子设立目标,建立规范,帮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能够只是从自身发现问题,找出问题,不断修正自己的少之又少。
教育孩子,如同治理一个学校,一个国家是一样的。自己以什么样的心而存在。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其实是有多种层级的,而自己在哪一个层级自己要非常清楚。
如果孩子忤逆自己,那他一定有忤逆的理由。自己一定是有一个“过度”在其中。
过度干预孩子的行为,言语,思维,作为个体的他来讲,必然会反抗,或者逃避的。
如果他是脆弱的,那他就会逃避,萎缩起来,打不过你,还不能躲吗。
如果他强而有力,那他一定会推翻你,打败你,你会感到忤逆,感到受伤。你会拿着道德标准来绑架他,但这会让自己输的更彻底一些。
如果孩子害怕自己,那也是父母过分过激的一个结果。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害怕呢?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亲近自己,反而害怕疏远自己。我们观察自然里的发生便不难发现这些。
太过于杀伐果断,自以为是,凶猛残忍,即便是没有做什么对孩子有害的事,但呈现的能量场一样会波及到孩子的心灵。
亲而誉之,是父母足够的聪明,足够的智慧。
《庄子》天道里记载:舜问尭说:天子的用心如何?
尭说:我不怠慢孤苦无告的人,不抛弃穷人,悲悯死者,善待孩子,哀怜妇人。这就是我的用心。
能够让孩子亲而誉之的父母已经做到了对孩子的体察与照顾。使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安慰。从而使孩子能够愉悦健康地成长。
尽管如此,但仍然不完善。
虽然尭说了自己所做作为,听上去也非常不错了,但是舜说:“好虽然好,但不完善。”
尭问:那么应该怎样呢?
舜说:天德运行,自然呈现安宁,日月照耀,四季交换,就像昼夜交替一样有规律,云聚就会降雨一样。
虽然能够让孩子亲而誉之的父母已经很了不起,但仍然有一个“作为”,有一个“有为”之心在里面。
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能顺其自然。而顺其自然却又是作为父母最难的地方。
因为父母的心里有许多的期待,有许多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够承接起来,这种自我期待,让孩子会觉得辛苦。
实现父母愿望,并非自己的愿望,总有一天也会后悔当初。不去实现愿望,又会觉得愧对父母,尤其父母对自己恩爱有加,更难以心安。
所以舜才会说,那样好是好,但不完善。
“太上,不知有之。”最上乘的管理者,老百姓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没有目的,没有所求。
不求百姓感恩戴德,不求社会繁荣昌盛。如同父母不求孩子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不求孩子知恩图报,给自己争脸面。
而这里藏着个人的格局与境界,个人的层次与智慧。
孩子为提升我们的智慧与格局而来。不,是所有来到我们生命里的人。
……
——#内在探索#回归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