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何才能产生改变

作者: maddongbrother | 来源:发表于2021-09-05 18:51 被阅读0次

    你读过的书,就如同你从小到大吃过的饭,看不见但是早已经融化到你的骨肉里

    以上这段话曾经很流行,是用来驳斥哪些读书无用论观点的。但实际上我们读过很多书,参加过很多培训,说起来也知道很多理论的名称和概念,除了增长了因为读书而产生的清高外,好像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读了那么多理论,但在工作中好像还是改怎么样还怎么样,很多时候还不如那些不读书的人工作做的好,导致一度想放弃继续读书。如果你也感觉是这样,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这个问题的原因好像很简单,就是知行不合一,只是知道而不知道如何运用,刻意练习这本书还有如何进行可以练习,逃出舒适圈的办法。但问题是这样好像还是没有什么用,尝试一下无法匹配实际工作。

    那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答案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学会学习,而因为很多时候是依靠记忆,但依靠记忆是无法真正学会的,学会的核心是在大脑产生有效连接。

    学习的过程

    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学习的本质和原理。学习的本质是在大脑中建立新连接来替代老链接,从而改变行为模式的过程。

    我们学习的方式有几种:自身经验,向他人请教,看书或参加培训。

    自身经验:是指因为我们做过类似的事情,导致我们解决类似的问题有更高的效率。例如:你做过工具类产品,知道做工具类产品的方法,你跳槽之后遇到工具类的产品,你也知道怎么去做。这种学习方式很好,但是需要大量的积累,成年人70%的学习都是这个场景得到的。

    向他人请教:是指我们没有做过,去想已经做过的人请教如何去做。

    例子:公司扩展了销售团队,让张三去带这个销售团队,张三之前没有带过人,于是他去找李四这个有经验的人去学习,了解带团队的时间管理,人员沟通,任务分配,规划制定等方面的技巧。

    看书学习:我们希望提升自己能力,但是周边又没有合适的人教,我们只有自己去看书,学习新的理论与知识。

    大部分人都没有资源去认识大佬,找他们帮我们来教,所以大部分都是自学,通过阅读或培训来进行学习,但问题是效果往往不太好,很多情况是读完很多书后面都忘了,或者记住的也只是成为了自己的谈资,根本不会运用。巴菲特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另外一种是表演。好像很多时候你只学会了表演的部分。

    那么自学时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呢,这个涉及到「学习的本质」与「知识的本质」

    「知识的本质」是对以往解决问题或者规律观测的总结,是将大量解决问题的案例抽象出来压缩信息的过程。

    「学习知识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是用前人总结出来的模型来解决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学习的原理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会产生一定的行为模式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由外界问题信息传入到大脑,大脑感知问题后,调用存储在脑内的知识体系,确定采用何种行为模式,最终刺激机体产生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验就是遇到问题后记忆库中已经存储了类似的解决模型,所以处理起来会很快。但为什么我们学习新知识没有用,因为知识的从吸收到存储,产生有效连接是有一个过程的。大部分情况下是,我们对于知识没有形成有效连接,导致无法识别解决问题。

    很多人读书依靠记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长期记忆会让大脑记住。但长期记忆有两个问题:记忆空间有限与难以穷尽所有例子。大脑记忆空间有限,只能记住少数例子。就算你记忆能力比较好,但案例的组合有无数多种,你无法穷尽所有例子。我们学习就是为了从少数的例子来总结规律,从而面对无穷尽的新问题。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在大脑中产生有效连接,而要产生有效连接需要大量的案例才行。知识本身是被压缩过的,被压缩前会有大量的场景存在,如果你只记住知识而不知道其背景和应用场景,会导致你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不会产生有效连接。所以要想形成有效连接,需要我们对知识本身进行解压,去看大量的案例来体会知识本身,这就是「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只有积累了足够的案例才能够真正的理解知识,从而形成有效的连接。

    很多人看完书后,知道概念也记住书中案例,还是不知道怎么用。原因是还是依靠记忆,而不是真正的理解。只记住案例中的场景,遇到新的场景就不知道如何进行解决了。这个和我们上学时遇到书本上的习题会做,但是遇到考试中变形的习题不会做是一样的道理。

    华罗庚说「先把厚书读薄,再把薄书读厚」。是先将书中「知识概念+足够的实际案例」输入形成真正理解,再将知识在新的场景中解决和预测事情。很多文章读了没用,是因只有知识而没有足够案例,导致当时感觉理解,但遇到类似的情况却仍不知如何解决。

    WYHC模型

    WYHC学习法

    所以应该怎么做呢,读完书中某个「概念」,用WYH方法进行记录之后,还要加一个步骤,就是案例库,变成WYHC。你只有积累了足够的案例库,通过大量的练习,才知道每个情形怎么解决,才能真正理解。然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就知道如何进行调用。

    搜狗输入法的创始人马占凯提到过一个办法,就是学习一个概念或者技能,然后通过至少50遍的练习才可以学会。而且宁可一个技能重复10遍,也不要用10种方法来学习。

    例如:「规模效应」这个概念,权威的解释是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例如主要是传统制造业中,在竞争中由于商品类似,会出现由于一个公司由于规模比其他人大,导致其成本比别人更低从而提升了价格竞争力,进一步带动规模的上升,进入正循环的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商品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而传统制造业的固定成本很高,包括厂房,机器与人力成本,当规模变大时,单位商品的固定成本因为量大被分摊,导致单均固定成本变低,因而可以让商品价格变得更低。

    那怎么才能运用规模效应呢,如果我们识别了某个生意有规模效应,就会知道一个行业的最终格局是怎么样的。那就应该在初期大量投入资源进行宣传,到更多的渠道进行推广,保证自己在销量上领先,当我们销量领先后进行开始规模效应的正循环。

    以上的概念说明后,其实可能还是比较难理解,那么举一个例子

    例子1:格兰仕的成功就运用规模经济的理论,即某种产品的生产,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微波炉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万台。早在1997年间,格兰仕就达到了这一规模。随后,规模每上一个台阶,生产成本就下降一个台阶。这就为企业的产品降价提供了条件。格兰仕的做法是,当生产规模达到万台时,将出厂价定在规模万台企业的成本价以下(例如3000);当规模达到台时,将出厂价又调到规模为2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例如2500);而现在规模达到5万台以上时,又把出厂价降到规模为万台企业的成本价以下(例如1000)。降价的结果是将价格平衡点以下的企业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淘汰,使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使行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动整个行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下降,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成本不断下降:从年格兰仕进入微波炉行业到现在的10年之内,微波炉的价格由每台3000元以上降到每台300元左右。

    例子2:药品行业,恒瑞制药早期都做仿制药,因为仿制药的成分都差不多,恒瑞制药通过早期扩大在医院和药店行业的渠道数量,快速扩大规模,扩大规模后导致成本下降,成本下降让其在各个渠道的竞争力更强,于是进入了规模效应的循环。

    通过这些例子,让对规模效应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大脑中对于各种场景的联想也会更加的深刻。那继续做一下延展,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商业形态都有规模效应。

    例子1:城市其实也具有规模效应的,例如一个城市的电力系统,初始的成本很高,但是当城市里面用的人越多,人均成本会越低,人均成本越低会让电力成本下降,所以大城市的电费要比小城市更便宜。

    例子2:连锁店也有规模效应,例如连锁药店。随着药店连锁化的提升,药店采购药品的成本也会进一步下降,进而导致行业的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中国现在药店连锁化率已经超过了50%,这个连锁化率还会进一步提升,会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如果作为对比美国来看,每个药店有三个药店巨头(CVS、WBA和RAD)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恐怖的7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如何才能产生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wj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