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掌握“自我效能感”和“积极的错觉”,并以此解释抑郁;(2)您能读出我涂鸦这篇文字的目的吗?尝试着用心理动力学予以分析,尤其是识别我所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今天家里装窗帘。安装好,准备拍照留念,也把效果图发给卖家看一下。老公掏出手机,横屏,拍了两张,拿给我看,咦?颜色和实际颜色不一样,照片上更鲜艳靓丽。
“你这样拍的照片有作弊的嫌疑。”说着,我拿出自己的手机,接连拍了三四张,照片倒是和实际颜色一样了,可我却不喜欢。最终我还是把自己拍的稍微美化了一下发给了卖家。
真实的世界不愿意看,更喜欢美化的那个样子,看来我真是有病了。细想一下,好像不止我这个样子,多少人不开美颜那就不叫拍照,圆脸P成倒三角脸才发朋友圈。像老公手机的相机,手机出厂设置就自带美颜功能,这不正是迎合了大众的需求么。
“你觉得我丑不要紧,我认为我很美就行”,丑是真实的自我,美是我的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之所以活下来,就是因为有把自己美化的强大心理素质,我把美化后的照片当作自己的形象,这种现象就是一种积极的错觉。
积极错觉是指当自我由于消极的信息而使自尊心面临威胁时,用自我概念的理想、夸大对可控性的感知和不现实的乐观等作为缓冲器,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并以不现实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夸大、个人控制的知觉和不现实的乐观主义为其表现形式。
用美颜拍自己就是不现实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夸大的表现形式;明明写作水平不高,还希望通过多写文章来吸引眼球是个人控制的知觉的表现形式;不努力以为时间久了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就是不现实的乐观主义。
自我效能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自我效能就是我觉得有能力做成某件事情,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
举个例子:刚拿到驾照,我就开车到处跑,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能力驾驶汽车,通过开车200多公里没有违法没有事故的实践证明,我成功的几率是100%,这使得我心情愉悦,甚至动了开车外出玩的心思。再加上好友说我开车很稳,这都让我的自我效能感膨胀起来。
有个好友在十多年前就学会了开车,当她在高速公路上见过一次车祸之后,再也不敢开车了。她后悔那次出行,如果没出去玩,就不会见到车祸,没见过车祸,现在仍然可以开车……
好友是个事业小有成就的人,做事雷厉风行,可是在开车这件事上,她的自我效能感很低。几个好姐妹小聚,偶尔说起开车,她的抑郁情绪就来了。
为什么好友会抑郁?她不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因为成功需要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她把注意力集中在困难和障碍上,她觉得自己克服不了这些困难,也跨越不了那些障碍,因为太现实,她的眼光极少放在成功上,以至于裹步不前,情绪低落。
自我效能与自尊是不同的。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事,这就是自我效能。如果由衷地喜欢自己,这就是自尊。
举例来说:相信自己码了字就是对于知识理解的加深就是自我效能,主要说的是一个人的努力。通过了严苛的考试奖励自己买双很喜欢却不舍得的皮鞋就是自尊,主要说的是一个人喜欢自己,套用一句广告词“你值得拥有”。
老师让我们揣摩他写文的用意,我觉得学习“自我效能感”和“积极错觉”就是建立起自信心。训练营这么多兄弟姐妹,每日大家都努力写作,结伴效应让我们提高了写作效率。因为精力有限,可能注意自己的人并不多,但我们却以为很多,写完文章还期待着有更多好友进行评价,这种错觉激活了竞争动机,对于每日作业写得更有劲了。
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是给自己的安慰,使用了合理化的防御机制,以抵消自己内心的种种焦虑。
还望读完文章的朋友点个赞再走,点赞能满足我的自我效能感,您愿意助我成为一次超人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