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词,最早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君”从尹,从口,尹是治理,口是发号施令。孔子以前是君子就是统治阶级的意思。“小人”一词,最早是被统治阶级的生产劳动者。在春秋末年,这两个词都有了新的意义,君子与小人,成了有德者和无德者的代称。
孔子口中的君子,是一切美好一切正义的化身。孔子口中的小人,是一切阴险一切邪恶的集合。浅读夫子的论语百则,找到了君子与小人的几个区别。
其一,义利之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谓君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抉择中,都是关注是否合乎道义,而小人则往往是关注于是否有利可图。如此明显的义利观之差,在许多人身上就可以看到。舍生取义者,如屈原之沉汨罗江殉国,如文天祥之留取丹心照汗青,如谭嗣同之去留肝胆两昆仑。重利轻义者,如狡兔死走狗烹之勾践,如误国奸侫之高俅,如卖国求荣之秦桧。
其二,主见之别。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和而不同是君子的一大特点,在任何环境保持与之和谐的态度,但是在主见上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外界改变。而小人则不然,他的主见会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没有自己真正的见解。
其三,心胸之别。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理,小人傲慢无理而不安静坦然。君子无傲气,但是有傲骨。小人则爱处处显摆,让人知道他的一点点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