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笔者近期读了《凤凰项目--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这本书,颇有心得。并先后为该书写了2篇相关的文章。本文是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笔者将把对这本书的读书过程,做一下整理。
《凤凰项目》这本书通过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如何管理管理的现代IT组织的一些方法。具体内容,本文就不再重复赘述,想了解的读者可以翻看笔者以前的文章。

接下来,就让笔者来说说,如何读这本书的:
选书
选中这本书,很偶然,就因为有一次淘宝首页给我推荐的。那之后,在网上找了些书评,都说不错,所以就买来看了。一般来说,笔者买书前,看书评一定的,因为金钱和时间都有限。
泛读阶段
笔者看书有习惯,总要先浏览全书目录。不过此书是特例,它虽有目录,可与没有目录一样,所以就只有跳过这个环节。
第一遍读,也就是随便读读。笔者基本利用每天上班之外的零碎时间读此书,一般也就一次1-3章不等,大概10天看完。因为阅读时间很碎片,所以思考也会非常碎片,所以我习惯一有问题就找个便签记录在书上。
笔者第2篇文章中提到过一个问题“等待时间的理论是否与效率冲突?”,就是此时想到并记录在书上的。也正因为有这个问题,才决定第2篇文章写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内容。理由很简单,我有这样的疑问,别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
精读阶段
什么书需要精读?
笔者考虑一本书是否精度,主要就看泛读的情况。此书为例:一来,泛读之后,觉得书中的知识确实对我工作学习有帮助;二来,所积累的不少问题,我也很想搞清楚。
笔者的精读方法,是重读每一章,并在每章读完后写点东西。一般会用简短的语言总结每章的主要内容,并记录下阅读时所思考的问题及结果。
特别地,笔者喜欢摘抄文中重要的句子。请注意,笔者的做法是抄录,而非在书上标注。因为笔者觉得通过这样的抄录,一来可以加深记忆;二来可以强迫笔者慎重选择摘抄内容,毕竟抄录还是相对费时费力的,也就强迫必须找出精华中的精华。

简单地说,精读笔记就是记下笔者在精读过程中一切相关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最终,这些笔记,成为了后来发布正式读书笔记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发布正式读书笔记
笔者在动手写第1篇之前,就已经基本规划好3篇文章的不同内容:
- 第1篇,学以致用。笔者将书中“三步工作法”的理论,拿来运用到个人时间管理中。
- 第2篇,单独针对书中的“等待时间”的理论,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解读。
- 第3篇(即本文),依照书中的“三步工作法”中“第二工作法”的思路,通过本篇的写作,对整个看书过程进行反馈和改进。
另外,督促笔者完成发布正式读书笔记,还得益于前段时间,拜读了罗胖公众号推送的一篇“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写点东西”的文章。正如那篇文章中说的那样,在整个写过发布过程中,笔者确实完整的经历了一次微小型创造过程,同时也承受了文章发布后的各种压力(被某专题退回、无人阅读等等压力)。笔者由衷地感到,自己确实进步了那么一点点。
(完)
*欢迎阅读笔者关于《凤凰项目》的另外2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