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桃花三月开
为什么说有恩于帝王反而是种累赘?由介子推的悲惨遭遇说开去

为什么说有恩于帝王反而是种累赘?由介子推的悲惨遭遇说开去

作者: 诗书雅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17:10 被阅读0次

成为帝王的人,古代中国很多臣子的梦想,然而真实历史上,帝王的恩人们往往都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战战兢兢”?我们今天以介子推为例,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介子推“施恩不图报”的实质

春秋时,晋国内乱,晋国公子重耳被迫流浪在外,过着饥寒交迫,胆战心惊的日子天,重耳行至卫随从中一个名头须的从不想再跟着重耳受苦,偷了重耳的所有粮逃走了。重耳吃不上饭,饿得快要死了,这时候,他的另一个随从介子推非常特别的方救了他

据《韩诗外传》记载:介子推不忍看着重耳饿死,他一个人独自山沟里,拿出匕首,在大腿上割了一然后弄些野菜,将肉与野菜混在一起,给重耳煮汤。重耳肉汤之后,慢慢好了起来,当他得知介子推“割股奉主”的壮举,立即称介子推为恩人,并承诺将来好好报答恩人

19年后,重耳回晋国做了晋王,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春秋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封赏了他流浪期间的有功之臣,却不知什么原因,忘了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似乎也并不在意封赏,带着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听说介子推隐居了立即带领百官前去请介子推出山做官。介子推拒绝出山,这时,有人给重耳出了个歪主意放火烧山

重耳命令手下放火烧山,可介子推依然不出山,最终他同老母一起被烧死在绵山。这个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也是今天清明节的由来。

人们认:介子推品质高贵,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施恩不图报”的榜样和典型。然而我觉得,这件事并不能这样看,这样看太肤浅了。

介子推并非单纯的品质高尚,而是他对于“如何给帝王当恩人”这个问,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说白了,就是介子推眼光长远,知道帝王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一旦帝王成功了,你不要指望他报恩,最好远离他。

历代帝王对恩人们是如何报恩的?

自古以来,作为臣子,无不希望有恩于帝王,这样才能得到帝王的封赏,加官进爵,甚至位极人臣。可是,很多时候,有恩于帝王却是一件麻烦事,帝王们“报恩”的方法可能很残忍很残忍

我们来看看,王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恩人的?

看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做法

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越王勾践忍气吞声,在夫差宫殿里当下人,侍奉夫差,只盼复国,勾践的谋士文种与范蠡定下美人计离间计、迷魂计等一系列巧计,帮助勾践复国。

这里最值得一说的是文种,为了勾践文种可谓殚思竭虑,拼了老命。《史记》记载,文种献上“伐吴七术”(有的典籍称伐吴九术)先是奉上美人西施,让吴王夫差陷于酒色中,再是离间吴国君臣,让夫差处丞相伍子胥,最后一举灭吴,历经21年而复国。

之后,文种继续在勾践手下做事,当丞相。按理,勾践应该善待文种,让其一生都风风光光,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文种被勾践赐死,杀了

与文种一同为勾践践效力的范蠡,就聪明多了,他携西施归隐而去,离开勾践,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同样例子,在汉朝的刘邦身上也发生过。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刘邦大败而逃,项羽手下的勇将丁公猛追刘邦,截住去路,刘邦眼看着逃不掉了,于是央求丁公给条活路。这个丁公,居然心一软,让刘邦走了。毫无疑问,丁公成了刘邦的救命恩人。

3年后,刘邦战胜项羽,创立了西汉王朝,丁公找到刘邦,讨要封赏。可是,刘邦却杀了丁公,理由是,丁公当年放走他,就是对项羽的不忠,不忠的人,不能要。这个理由是不是很混账?人家要是忠于项羽,你早就没命了,可见刘邦这样的人,你就算救过他的命,你也千万别想着他报恩。

还有清朝雍正皇帝杀年羹尧等等例子,不一而足……

可见,有恩于帝王不一定是好事,也许会变成坏事。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用“恩”来要挟帝王,求封求赏,而应该远离帝王,自己一个人求发展,就像范蠡一样。

然而这里又有一个疑问,介子推明明已经功成退了,为什他还是被烧死?没能得到像范蠡样的好结果呢?

为什么“功成身退”的介子推还是死了?

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这是一个意外。

本来,介子推可以在绵山上隐居,虽然生活清贫,日子过得自由自在,又能为老母尽孝,不错了。可是,晋文公心里过不去,觉得有愧于他,于是带着臣去找他。找不着时,大臣们又出了个“山”的馊主义,本意是想通过烟与火,把他逼出来,谁料到导致了母子俩被烧死的悲惨结局。

其实,如果晋文公不去找介子推,又或者不采用烧山的方式,介子推的结局都会比较完美。所以,这是个意外。

第二种说法:晋文是故意烧死介子推的。

重耳做了晋文公,想法就不一样了,他觉得介子推这个恩人确不好处理,你让他做大官吧,他不一定做得好;你不让他做官吧,老百姓会说你忘恩负义。左右为难,再说了,介子推知道重耳很多不堪往事,总不能让他到处瞎说吧,看来只有一烧了之,一了百了。

重耳烧死介子推到底是意外,还是故意?不得而知。但更多的人相信第二种说法。这样看来,做帝王的恩人可真是倒楣,倒像是惹上了麻烦,左右都不讨好,就算你功成退,躲得远远的,也不一是安全的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说有恩于帝王反而是种累赘?由介子推的悲惨遭遇说开去

    成为帝王的恩人,是古代中国很多臣子的梦想,然而真实历史上,帝王的恩人们往往都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如何才能摆脱这种“...

  • 另说介子推

    今日陛下又用那种眼神看我了,那是之前在逃亡时,饿的快昏过去时,才露出的表情。此时,他已是万人之上的霸主,为何还以那...

  • 己亥,清明五绝

    己亥,清明五绝 五言绝句,押真韵 介子隐山民,君恩翻覆新。 非关来者早,花冷不知春。 注:介子:春秋 晋 介子推 ...

  • 原创!王二蛋上坟

    桃源村里故事多,桃源新闻继续说。 国人清明节祭祖,源于晋王纪念介子推。晓得故事来龙去脉的,都说介子推大义。对可以共...

  • 由《马说》说开去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哪位古人? 1、韩愈怀才不遇写文章 2、苏秦悬梁刺股苦读书 3、毛遂大胆自荐求重用 4、陶潜...

  • 我为什么支持父母“生无恩”论

    为什么说父母“生无恩”? 父母于子女有恩一直是社会意识主流,通常情况下,父母与我们有两种恩,一是生育之恩:母亲怀胎...

  • 修辞

    为什么长大以后看书越来越重视故事性反而不怎么关注其文笔有多美了,太多的词藻和高深的语句反而是种累赘? 这个问题,我...

  • 寒食-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割下大腿肉为他充饥。后来晋文公回国为君,分封群臣时忘记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

  • 介子推文化哲思(1—12)吴金声

    介子文化哲思(1) 凝视和思考是具有力量的。介子推需要凝视,介子推文化需要思考。足够的凝视和思考才能赋予事物以价值...

  • 史论二则

    其一·介子推不忠 介子推不忠甚矣! 介子推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甘苦备尝之,至于割股以啖君,其功不亦大乎?其劳苦不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有恩于帝王反而是种累赘?由介子推的悲惨遭遇说开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yu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