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碾压式的实力之后才能够到达的一种境界。就汉武帝当时的实力,别说吞令了,就是对当时的各诸侯国颁布个什么别的损害他们利益的法令,这些诸侯他也得硬接。汉武帝他老爹汉景帝已经把当时所有难啃的骨头都给他给啃了, 7 个最有实力的诸侯国都被朝廷所灭,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经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够真正意义对朝廷形成什么有效的威胁了,就是所有的诸欧国全部联合起来,也撼动不了朝廷。
那么你想想,如果汉景帝时期没有爆发七国之乱,吴国、楚国这些佣兵数十万的强大诸侯国还健在的话,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如果去搞个什么推恩令,吴王楚王会老实接受吗?到时候这各诸侯国无非只是把清君侧的对象从晁错换成嘱咐演而已。所以特令只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够去实行的计谋。
唐朝中揽期肯定是没有实行推恩令的基础的,唐朝如果用推恩令是有非常多的弊端的,其中第一条就是藩镇歌剧虽然是事实,但是藩镇的性质跟西汉时期的诸侯国,它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些藩镇节度史你别管怎么说,他名义上还都是隶属于唐朝廷的官员,跟那些藩王是完全不同的。这些藩镇如果想自立,想成为一个国中国,那么他们在法理上就会成为逆贼仁人,得而诛之。那么如果唐朝实行了通缉令,那就等于是承认了这些藩镇就是合法的诸侯了,藩镇节度使就可以更肆无忌惮地实行他们世袭罔帝的既争制度。你朝廷在这个时候如果再想干预藩镇的人士,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唐朝如果当时想实行推令,会让这些藩镇割据的局面更加恶劣。
第二,你实施推诿令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刚才我们分析过,西汉为什么能这么干,因为朝廷的实力就在那摆着,唐朝那时候有这样的实力吗?唐朝中晚期实力较大的藩镇,他们佣兵有的近 10 万,小藩镇佣兵也有数千人,大大小小的藩镇加起来,所辖的兵马远远超过了朝廷所辖的兵马。就拿唐朝中晚期实力最强的唐宪宗时期来讲,当时朝廷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唐宪宗组建了一支朝廷可以直接管辖的军队,这些军队的人数是多少? 15 万人,而各藩镇的兵马加起来又有多少?超过了 70 万。
如果唐宪宗对所有的藩镇都执行这个推文令,那么朝廷它面对的会是什么样的局面?我们都知道这个安史之乱让唐朝开始衰弱,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安史之乱平息 16 年后,唐朝又出现过一次跟安史之乱十分相似的四镇之乱,这一次动乱也差点让唐朝直接就断了命。寺镇之乱,这些叛乱的藩镇曾经移动公路到了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这一次动乱的原因就是因为承德节度使李宝辰病死,他的儿子李维越想接了他老爹的胃,朝廷是不同意这件事的,李维越就发动了叛乱,只是几个节度使联合反叛,就让朝廷吃不消了。那么如果你想想,这大大小小几十个藩镇,如果全部联合,那么唐朝这个朝廷,他能承受得了这种后果吗?所以推令在唐朝根本就无法使用。到了唐宪宗时期,他控制藩镇局面也仅仅是抓大放小,谁冒头,谁最不听话,我就打谁,只要你们大面上听从朝廷的法令就 OK 了。所以唐朝想解决藩政割据的局面,仅靠一个推令肯定是行不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