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在壹课平台,讲了一场思维导图微课。
学员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学生,问了很多问题。
有好几个人问到关键词,这个问题比较难,先尝试回答一下。
如何抓住关键词,每次整理,感觉自己好啰嗦?
关键的字词如何归纳整理呢?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关键词。
关键词可以说是思维导图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思维导图所以高效,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使用了压缩度极高的关键词。
关键词提炼技术,也是思维导图的一个难点和要点。
提炼关键词,有几点要注意:
- 1、一线一词。
就是一个分支,一个关键词,不要有多个关键词。
- 2、关键词有助于记忆和回想。
这个要求就比较高,比较难。
记忆性关键词往往是一些形象鲜明的名词或动感强烈的动词。
举个例子:习总书记勉励老师们要当“四有”好老师,哪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情操、学识扎实、有仁爱之心。
有个学员,将四有总结为“利刀扎人”四个字,很形象,很有画面感,一下子就记住了。
利,谐音“理”,就是有理想;刀,谐音“道”,就记住了道德情操;扎,学时扎实;人,谐音“仁”,要有仁爱之心。
这是用谐音的方法来提炼关键词,提升记忆效果。
比较费脑子,但是效果很好。
这一提炼的不足就是,用“利刀扎人”总结“四有”,不好听,上不了大雅之堂。
- 3、关键词精准,还原度好。
啥叫精准?精,是精炼,准是准确;这两个有时候是相互矛盾的,精炼了,准确度必然下降;准确了,就不一定精炼;关键是把握一个度。
精准,很多时候,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对某些人而言,非常精准,对另一些人而言,云里雾里。
“导图”,比“思维导图”要精炼,在业内人士看来,准确度也够,可谓精准。但是在外行人看来,怎么有“思维导图”,又有“导图”,还有“脑图”、“思维图”,这些是不是同一个东西呀?云里雾里。
啥叫还原度好,就是你看到关键词后,能够回想起内容,而且回想的比较准确。
常用的缩写,就是很好的关键词。如,"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精准、还原度好的关键词。“德智体美劳”、“swot分析”,这些常用的套路,都是很好的关键词。
“两个计划”、“三项工程”、“四个方案”等等报告中常用的提法,概括性好,但是还原度不够好,你根本不知道三项工程是啥。
- 4、主干之间关键词的逻辑关系一致或者接近。
这个涉及到一批关键词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尽量一致或者接近,就是属于同一个层级。
比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同一个层级的,而且都是颜色;
比如:红,绿,色彩,就不是同一个层级的,有包含关系;
比如:红,绿,方形,逻辑关系就不一致。
一般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
比如,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中事件又分为起因、经过、结果。
比如,准备会议,可以从时间角度来划分关键词,就是:会前、会中、会后;从任务角度划分关键词,可以有:准备材料、准备信息、准备人等。
比如六顶思考帽,和田十二法、SMART原则,这些都是天然的关键词。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2323/75629f6d7e06dbfe.jpg)
- 5、关键词分类清晰正确
跟上面那条类似。
分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MECE"原则,简单的讲,就是“分清分尽”。
分清,是所分的类相互独立,没有交叉;比如,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两类,就是分清了。。。。暂时不考虑人妖等特殊情况。
分尽,就是所分的类,把总类都穷尽了,没有遗漏。比如,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就是分尽了。
把人分为“男人”和“已婚女人”,分清了,因为没有交叉;但是没有分尽,把未婚女人遗漏了。
提升关键词提炼技巧,一要多练习,会更有感觉;二要多学习,常用的分类规则,会更有了解。
今天先写到这,还有很多问题,慢慢再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