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文章,我们重点了解投保如实告知中的饮酒习惯告知。不同公司对饮酒习惯的询问方式不同,我以我所在的公司为例,它是这么问的:

您是否平均每天饮白酒等烈性酒50克(毫升)以上?
50毫升什么概念呢?大概是一颗鸡蛋那么大的空间。对此有人可能会感到不理解,既往病史投保时需要告知是防止带病投保。饮不饮酒和我得什么病没有一定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要告知呢?如果不告知又能怎样呢?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 判例一
2011年11月,梁先生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终身寿险产品。2013年初,梁先生室外死亡,经公安机关认定为"自然死亡"。于是,梁先生的家人向该保险公司申请身故保险金14万元,但保险公司的回应是:"合同签署无效,并要求解除合同"。
保险公司给出的解释是,梁先生在投保前存在影响保险公司承保决定的状况未如实告知,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承保决定。
经调查,梁先生在2011年2月12-14日,曾被确诊为酒精中毒,并有脂肪肝等症状,病历也显示,梁先生自己陈述曾有每日饮酒习惯,每天饮酒量为三两至半斤。
这个案件里,梁先生故意隐瞒并且否认自己有长期喝酒习惯,属于恶意投保。而且梁先生在2013年初发生身故,距离2011年11月不足两年,没有超过两年的抗辩期,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 判例二
40岁的何先生在1998年开始,几乎每顿饭都要喝白酒。2006年,看到丈夫身体日见虚弱,妻子为何先生投了一份保险。该保险产品包含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等,保险金额共计216000元。
2013年2月10日,何先生坠楼身亡,家人于同年3月24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
保险公司经审核后给出如下答复。经调查,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何先生到省医院就医,百余天的医治并不见效。2009年,他再次入院,经诊断他已经患上了酒精所致精力阻碍、末梢神经炎、高血压二级中危、酒精性脂肪肝、脑萎缩。
2006年12月29日投保时,保险公司就曾经进行过书面调查,但妻子告知保险公司何先生没有饮酒习惯。
保险公司按何先生的的真实情况重新核保后认为,该合同自生效之日起保费增长100%(也就是说按真实的情况应该缴纳原保费的两倍)。客户因为未如实告知,所以实际缴纳保费是应缴纳保费的一半,所以保险公司按比例应该赔偿一半,也就是108000元。
何先生妻子不服,将保险公司高上法庭。经法院审理,判决认为妻子的行为违反诚信原则,认定保险公司折半理赔的行为正当而且公道。
注意:在这个案例中,客户是在两年抗辩期过后发生的事故。但由于违反诚信原则,法院依然支持保险公司的做法。
- 判例三
前面两个是大陆地区的判例,最后我们一起了解下一个发生在香港的判例:
被保人因舌癌发生身故后,保险公司经调查发现被保人生前长期酗酒,每天饮用十罐啤酒,因而拒绝赔偿。
被保人的儿子坚称父亲没有长期酗酒的习惯,只有在特定场合才喝酒,而且他认为喝酒与舌癌并没有直接关系。对此提出上诉。
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经审查,发现两家医院的医疗报告。报告指出其在过去30年来习惯每天饮用数罐啤酒。而这足以影响保险公司承保决定的资料在投保时没有披露。因此索偿局认定死者长期饮酒。
由于当初投保人在回答投保申请书的问题:"你曾否有吸烟、服食药物、吸毒或喝酒的习惯?"时,填报的是没有。投保人隐瞒了自己的酗酒习惯。最终索偿局决策,赞同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的决定。
通过上面的三个判例,我们可以看到,饮酒习惯的如实告知非常重要,它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既往病史的如实告知。
大量饮酒从各方面损害健康,饮酒者会表现出与饮酒有关的危险行为,比如意外受伤。而且饮酒会对生理及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饮酒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一种不受控制的习惯。因此,保险公司对这个问题格外重视。
网友评论